浅谈新时代下的小学生孝道教育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赖腾飞
[导读] 本文重点阐述了新时代下的小学生孝道教育。
        【摘要】孝道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孝道一直占据着中国教育的首要位置,人们将孝道作为评判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新时代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冲击,小学生的孝道教育受到了阻碍,小学生的孝道理念开始淡化。我们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要做好小学孝道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意识,继续传承和发扬孝道这一传统美德。本文重点阐述了新时代下的小学生孝道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 孝道教育 教学方法
        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最起码的德行。孝作为家庭伦理规范,有着维持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功能和作用。人们用孝来调节家庭关系,使之扎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家庭角度,小学教育弘扬孝道有利于家庭和睦,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从社会角度,在小学教育中弘扬孝道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下小学生孝道教育的缺失现状
        (一)家庭孝道教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孝道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近几十年,由于受到独生子女政策以及西方自由文化的影响,一些孩子变成了家庭中的“王子和公主”。家长对待孩子过于纵容,满足孩子一切合理或者不合理的物质需求,忽略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家长自认为,让孩子吃好、穿好,为孩子解决一切物质需求,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孝敬。这就导致很多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山大王”,在家中颐指气使,向家长不断的索取,一旦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撒泼打滚的发脾气,有的孩子甚至责骂家长和动手打家长。而父母面对孩子这种“不孝”的态度和行为,有些家长采取包容的态度,有些家长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本质的改变。
        (二)学校孝道教育缺失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在孝道教育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过分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作为“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唯一参考标准,忽略了孝道教育。甚至一些教师在金钱至上的思想下,还以学生家庭经济实力作为学生好坏的判定标准,对于有钱家庭的孩子就比较亲近,对于普通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就另眼相看。这就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以及道德水准下滑的情况。当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但不会因为感恩父母为其努力提供的物质条件而奋发图强,反而会埋怨父母没有给其营造更好的家庭条件而斥责父母。近年来,一些孩子让父母超越家庭经济能力买钢琴、买好车、报出国夏令营等新闻屡见报端。


        二、新时代下小学生孝道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关注生活细节,从小事做起
        孝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有像“卧冰求鲤”“木兰从军”等这种为父母做出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才能称之为孝。三国时期的刘备曾经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孝道同样如此。小学孝道教育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孝顺老人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日常中孝的行为习惯。因此,小学孝道教育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之前央视有一条《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就是从细节入手,感人至深,宣传孝的作用也同样深刻。小学孝道教育中可以让学生从感谢妈妈做饭、睡觉说晚安、为父母端水等等生活细节做起,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孝的思想意识。
        (二)角色扮演体验,自内心激发
        学生要萌发孝道意识,首先要能够体会到父母爱的伟大。自古以来就有“养儿方知父母恩”的说法,只有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父母为自己所做的努力,体验父母的艰辛,才能由内而外的激发学生的孝心。在小学孝道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父母的生活。比如,教师让学生准备大瓶的可乐瓶,里面装满水。让学生用抱孩子的方式抱着可乐瓶,同时继续完成上课、写作业、吃饭等日常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长大的不容易。另外,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劳动之中,感受父母的工作环境,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和劳累。通过这些角色扮演体验,学生才会学会体谅和体贴家长,感恩家长为自己成长所做的努力和奉献。
        (三)案例故事宣讲,受外界熏陶
        在小学孝道教育中,教师可以收集和介绍一些浅显易懂、意义深刻的孝道案例故事以及关于孝的热点新闻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受到孝道文化的熏陶。比如,教师就可以从我国著名的24孝故事中择取其中意义比较深刻的孝道故事,也可以引用《三字经》中“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经典事例。学生在这些故事的学习中既增长了见识,提升了文化底蕴,也加深了对于孝道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严峻的形势挑战,加强小学生的孝道教育工作刻不容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孝道教育对于学生成长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正确发挥自己的教学职责,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孝道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莉英.用好部编教材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孝老教育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Z4):107-110.
        [2]栾传大.感恩与孝道文化[J].政工研究动态,2008(Z1):2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