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黄婷婷
[导读]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在教学中对科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摘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在教学中对科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目前从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科学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需要不断加强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推进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科学的学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都是比较有利的,在科学教学中要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目标,逐步提升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然而从小学科学的发展来看,目前,科学教学还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需要不断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从而使科学教学更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小学科学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有较大的地位,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科学知识内容丰富、探究能力强,科学的学习对学生思维、创新等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帮助,但是从小学科学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只是将科学作为一门副科来进行教学,对科学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在课时安排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想要充分发挥科学课程的作用,对科学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要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对科学教学进行合理的课时安排,这样才能使科学教学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二)教材编排不合理
        纵观小学科学教材能够发现,教材中涉及很多知识内容都与初中物理、化学有关,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其中的科学知识很难完全掌握理解。在课程改革上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适当开发校本教材,在学生能力基础之上适当的进行拔高。教学内容只有充分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成长规律,才能够让学生才科学教学中真正有所收获。
        (三)忽视了科学实践
    科学的探究性是比较强的,大部分的知识内容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进一步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然而由于科学并不是主要学科,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考查也更多的是以书面知识为主,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很多教师在讲课时,都是直接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根本不进行实验操作,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学教学的效果。据相关调查发现,很多教师认为实验并不在考试范围内,再加上实验比较浪费时间,因此,很多教师也就不进行实验,这样对学生科学能力和方法的掌握不仅毫无帮助,而且也难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加快课程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师资力量薄弱
        大部分学校科学老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老师的专业性不足,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科的发展。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如果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那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为课程改革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加深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
        科学知识绝对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实践去验证理论,从而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具体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有机的联系到一起,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爱,并学会科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光和影”这部分内容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让学生认识影子的形成,可以先将教室中的窗帘拉上,然后利用多媒体的光源,这时学生就可以在地面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后在将窗帘拉开,这时影子就又消失不见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的形成与光有关系吗?如果有关系,那白天的时候一直都有阳光,那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呢?通过实践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思考,从而不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知识就是在不断的探究实践中得出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自己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二)加强问题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尽量多采用问题式教学。利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科学学习中,只有让学生产生疑问,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寻找答案,这样在探究过程中才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不断质疑,从而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不断探索问题的答案。例如,在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节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盆水,然后拿一个兵乓球和一把石子,让学生去猜他们是会浮在水中还是会沉入水底,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的猜出问题的答案。然后在对学生进行提问,那同学们觉得是什么物体是在水中漂浮还是沉下去。这时会有学生回答是物体的重量,物体越轻,越容易漂浮在水面上,这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那为什轮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轮船的重量可是非常沉的。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惑,对啊,确实如此,一艘轮船不仅自身的重量大,而且上面还可以承载大量的人,但是其仍旧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认真研究一下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物体的沉与浮。
        (三)注重多媒体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科学知识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单纯仅靠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是非常有必要的,互联网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知识和内容,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科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到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将科学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的科学知识和内容依靠课本或者教师的讲解,可能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整个过程完整形象的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在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昼夜交替现象”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这一内容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地球、月球以及太阳的运动变化规律直观形象的展现到学生面前,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其中的运动变化规律,进而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知识。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开展各项交流研讨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首先可以加强学生的内部学习,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让每个教师都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并不断从中发掘自己的问题,从而及时进行改进。同时,学校还要选派教师参加校外交流活动,让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师资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加强教学质量,从而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羽菲.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2):26.
【2】吴向东. 基于新课改条件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 000(007):71-71.
【3】刘宝瑛. 新课改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 科技风, 2019, 371(03):18.
【4】范健丰. 创新转变教学方式,构建新时期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 好家长, 2019, 000(008):P.142-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