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塑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小学语文塑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
[导读] 语文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摘要: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快,很多农村家长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他们选择到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并且这些孩子学习态度大多不认真,生活压力大,他们的身心健康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人格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外出打工人数不断增多,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大多缺少父母的关爱,生活态度比较消极,甚至会出现很多不健康的想法。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需要加强语文教育工作,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健康人格。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塑造留守儿童健康的人格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塑造儿童健康人格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承担着基础的教学任务,对其他学科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环节。留守儿童获取知识的途径有限,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较低,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了解到未知的世界,塑造儿童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在阅读的世界中感悟文章的精髓,吸取营养。例如可以通过阅读励志的书籍《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帮助学生自我了解,认识到书本中主人翁的艰辛,帮助学生感同身受,树立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的精神,帮助儿童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1]。
二、规范教师的行为,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是学生成长期间的教育着和管理者,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行为素养能间接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态度。教师的行为、谈吐等都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的行为态度,需要提高教师的行为态度、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好榜样,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健康人格。
三、教师需要做好倾听者和赏识者的角色
留守儿童一般处于单亲、隔代监护,甚至无人监护的状态,这些监护方式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变得孤僻、抑郁。语文教师需要正视学生的发展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做到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倾听留守儿童的故事,让教师融入到学生沟通的氛围当中[2]。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玩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友善。此外,教师还需要做好一名赏识者的角色,很多留守儿童内心比较脆弱,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创伤,细心观察学生的独特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行为表现、情感态度上的积极行为,时刻夸奖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师的角落区布置一块温馨场所,鼓励学生摆设最得意的作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关注,发现彼此之间的优点,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做一个点评展板,包容学生的缺点,帮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


四、通过语文写作帮助儿童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运用语文理论知识,表达自身的情感。其中写作就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帮助学生记录生活,表达自身的情感。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写作,在课堂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很多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的内心世界存在一定的私密空间,写作能够将学生的情感表达出来,帮助学生宣泄不满的情绪,释放压力。但是,在农村,开展写作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身的情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小学作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我最爱的某个人作为题目,通过作文观察学生的个人情感,通过作文表达学生对父母的思恋之情,同时发泄生活中的不利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3]。
五、通过课后实践活动,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呢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将德育渗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在课后实践中实践。教师可以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例如,利用农村优势环境,带领学生到农田中劳动,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的不易,感悟到需要珍惜粮食,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父母背井离乡的不易,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到农村养老院中去,带领学生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导学生学会孝顺,学会感恩,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六、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自身的兴趣爱好
很多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的学习态度较差,有些学生甚至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阻碍了留守儿童的进步。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生兴趣,之后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多阅读课外知识,认真书写,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记录的好习惯,每日坚持书写、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才能提高学生的最终成绩,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此外,教师需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养成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学习榜样之星,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积极竞争,塑造健康人格。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教师需要在每日教学中融入语文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塑造健康人格,赢得学习的成果。
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教师需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健康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充分挖掘课本及课外阅读的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态度,还需要在课堂、课后中都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生活的不易,帮助学生理解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此外,语文教师需要做到耐心倾听,尊重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德育教育贯穿到每个学科教育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正费.试论小学语文如何塑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人格[J].语文课内外,2019,(23):304.
[2]陆锋.小学语文教学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9):38.
[3]覃满云.小学语文教学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19,(16):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