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一直是一个难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写作,教师可在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优化习作教学,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更好地学习写作,迅速了解和掌握写作知识而言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文章从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入手,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利用思维导图整理作文素材,梳理写作结构,丰富语言表达,以及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点评,帮助学生学会习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辅助教学的点滴实践。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素材图像化;结构条理化;表达细节化;修改具体化
思维导图以期所具有的思维指导作用,能够以直观生动的图形图像为学习者提供知识认知上的极大帮助,因而将其用于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改善学生最初接触写作学习上基础薄弱,抽象理解能力差等方面的弊端与不足,从而使得习作教学的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改善。所以,如果教师可以有效思维导图做好习作教学,可以使得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本文就结合小学习作教学的一些实务就怎样使用思维导图做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一、“图文”结合,明确习作素材
三年级是从写话到习作的一个过渡阶段。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往往缺乏写作素材,时常无从下笔。且学生由于尚处在对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其抽象思维能力相对于形象思维能力发展较为滞后,因而其对于习作学习上的很多理论知识认识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如果引入思维导图开展习作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的图示化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习作上减少因思维能力上的不足而带来的学习障碍与学习困难,让习作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让学生更快掌握习作方法与技巧。
笔者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为例,进行了大胆尝试。利用思维导图,以要描写的人物为中心,确立第一层分支:外貌、性格、兴趣爱好。再进行第二层分支中有关问题的思考:如对象的外貌方面,其衣着如何、体型怎样、性格优缺点等等。第三层分支包括能反映性格和兴趣爱好的相关事例。如图所示: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面对的是真实的同学,基本不会出现胡编乱造的情况。最后安排学生先说后写,不仅让习作更有逻辑性,同学间也能互相学习。这些思维导图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让他们的习作目标更加明确,对习作做到有话想说。
在调查采访、观察实验类作文中,往往需要学生带着目的去开展活动,有效观察。而思维导图则是此类作文最好的帮手。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笔者在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时,也采用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如学生写《杨梅》,就引导学生从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这几个方面去写观察,在“味道”这方面再拓展出“入口时、咬开时、吃完后”的感受。学生一看此图,便明确了观察方向和角度,为后续的书写提供条件。思维导图在这里起到了像地图一样的导向作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迅速理清思路,找准写作展开的切入点。这样的方法如能掌握,将在以后的习作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习作的主题,以便学生更好地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进行要点的归纳总结并进行记录。
二、“图思”相联,梳理写作结构
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在写作中时常会出现条理不清晰,文章顺序混乱等情况,因此,在借助思维导图完成素材选择的基础上,笔者继续与学生探讨如何就选定的素材进行合理的取舍,怎样安排写作的顺序。从习作的顺序安排模式上,大致可以分为先后顺序和并列顺序两类。
(一)承前启后分步推进
在叙事作文中要精心考虑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部分学生作文之所以不连贯,让读者看不懂,往往是因为顺序没厘清。例如,当笔者问学生“你是如何学会游泳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学游泳的细节。如果按照他们说的顺序来写,那么学游泳的过程一定是混乱的,于是笔者要求学生给这些步骤拍排序,标上熟字(如下图所示)。这么一来,学生马上就知道写作要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素材,才能将学游泳的过程介绍清楚,让读者读得明白。
思维导图通常为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在围绕其进行发散,确立二级分支,进而引出三级、四级分支,通过层次扩展,而形成整体的思维过程。在习作的写作上也可以遵循这一模式,文章通过先确立中心进而拓展形成骨架,并依托与骨架确立文章的整体结构,这样文章怎么写就大体确定了。教师在习作教学上可以按照思维导图的一般模式,对学生进行习作学习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掌握写作的思路,从而掌握习作中心确定与结构整理的一般思路,这样其在写作上就可以做到有目的、有条理、知道习作写作的一般模式。
(二)罗列枚举并列展开
在小学习作中,还有一些习作是由并列段式构成的。如学习来课文《秋天的雨》之后,笔者让学生去观察秋天的景物,仿照课文构段方式,写一篇作文。写之前,笔者与学生讨论看到了什么,整理出思维导图。这些景物之间是并列关系,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几样分段描写。此图一目了然,不但能让学生轻松写清秋天的景物,而且能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叹大自然的美好。
思维导图能在选择素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厘清写作顺序,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言导”相融,丰富习作表达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写出来的文章通常会表现出结构清晰而语言修辞上单调死板,文章写得干巴巴的没有生动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认为教师应运用思维导图知道学生做好文章的语言表达,让文章更加具有条理,细节与修辞上更出色。
(一)丰富习作语言
本文通过观察发现,现实中一些学生在词汇掌握量上还是不错的,其平时在其他的训练中也会将见过的好词佳句进行自主积累,但是往往在习作中就忘记运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本文认为跟学生并没有有意识的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其作用意义地整理归纳有关,其在习作上很多地方想不到可以运用掌握的美词佳句对其进行修饰,因而才存在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小分支的形式对思维导图进行标注,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注意使用一些其掌握的词汇与修辞技巧。
把跟习作主题有关的修饰性用词标注在思维导图当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上注意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生字生词,,同时也能够提醒其注意对习作中句子的修饰与润色,使得其习作的表达水平得到提高。
(二)巧用修辞润色
在语文学习中,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都属于是十分常用的修辞技巧,然而在现实作文中,不少学生不太擅长将这些手法加入到文章中来,甚至没有“加料”的意识。学生要有修辞手法的运用意识,而思维导图恰好能起到提醒的作用。
如笔者与学生交流讨论如何写当地的东塔公园时,学生表示可以从树木、草坪、市民活动等方面展开描写。树木侧重写树的外形、种类,可以用比喻的方式展示不同的树的外形特点,这样通过在思维导图上让学生看到怎样运用修辞技巧组织语言,能够使得其将掌握的比喻、排比、拟人等技巧活学活用,从而提高其习作的语言修辞水平,时期注意在习作中运用技巧润色文字,虽然这样的方法显得稍微生硬,但在习作起步阶段,适当的提醒和扶持是必要的。当学生写作时能自然地调动五官,通过多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对习作学习的关注度与思维深度,从而引导其主动思考,形成较为独特的个性表达方式。
(三)完善细节描写
《课程标准》里面提到习作的写作应当做到“内容具体”。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内容的组织和构建上应当注意对细节的描写。通过大量的观察本文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不够具体的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跟学生不懂得怎样组织语言构建文章的细节有关。
要想把内容写具体,写详细,就可以把这一个大动作分解为多个小动作来写。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动作分解的顺序过程进行图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怎样把一件事情整体记录与写作出来,怎样在确定了文章骨架后补全所有的细节。以下本文以“炒鸡蛋”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图示说明:
四、“评导”相协,具化习作修改
《课程标准》里面就第三学段习作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要让学生学会怎样修改习作,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交换修改,使得其习作做到语言通顺,书写正确,规范、整洁。”习作修改是十分重要的习作学习内容。但传统的作文修改评语多为文字性表述,语言含糊,表达程式化,情感平淡缺少趣味性,学生从中往往获得不了真正触动心弦的点评。学生习作的修改需要明确的修改方向和方法指导,修改能力也是习作能力之一。
思维导图在此时也可发挥其指导范式的作用,能比较直观明了地让学生习得评价标准与方法。
思维导图能够以生动的形式让习作修改变得更加直观,有条理。上述互评表里面把习作的评价分为7个项目,每点亮一颗星即得一分,这样的评价方式形象直观。评价者在右方的“修改建议”中给出建议,是针对得分最低的二至三项的独门“秘籍”。根据此互评表,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纵观整个思维导图,检查文章是否紧扣主题,结构脉络是否清晰,层次安排是否合理,主次部分是否详略得当等。学生根据互评表,将文章中的短板一一补足,这样其写作能力的发展可以得到较为细致的指导,使得其习作学习获得很大帮助。
五、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一)让学生系统学习思维导图
在使用思维导图之前,教师需要简单地介绍思维导图的来源、特点、怎样看图和怎样通过观察图例掌握思维技巧。这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与其在学习活动中的意义,从而掌握怎样运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语文习作,使得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得到思维导图给予的帮助和指导,从而其习作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二)注意提炼关键词和进行分类
关键词是思维导图中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关键词能够让思维中的一些要点变得清晰可见,让思维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目了然。不过通过对习作教学实务情况的观察本文发现,目前很多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上,往往在怎样找准关键词上出现错误,一些学生对关键词的认知与判断存在偏差,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关键词的定性错误,所以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其掌握关键词判断的一般技巧与原则,通过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总结,使得其在关键词提炼与分类上真正做到准确无误。
(三)运用思维导图需要专项训练突破
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让学生在写作学习上迅速厘清思路,使得其习作的中心确定、情节展开与结构安排更加合理,而不同的思维导图,在训练作用上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对应的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如果学生表现出对习作的中心确定上存在困难,教师应多安排跟习作中心确定有关的思维导图训练,而如果学生表现出在习作的结构布局安排上存在困难,教师就应当多让学生进行结构布局方面的思维导图训练,这样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习作水平,并且让习作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刘晓萍.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16
[3]张达女.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8.3
[4]朱柯珂.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基础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