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成长最美     ——我的疫情之下教育手记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张亚楠
[导读] “老师,我想您了!”这是在“空中课堂”开班会时,同学们说的第一句话。听到这句开场白,我的眼睛被一种无形的东西浸满了。
        “老师,我想您了!”这是在“空中课堂”开班会时,同学们说的第一句话。听到这句开场白,我的眼睛被一种无形的东西浸满了。
        “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开学?孩子天天在家盼着呢!”这是我给同学们送书时听到的家长的询问,是那样的需要一个准确的答案。今年的春天,特别漫长,从寒假的冬风呼啸到今天的春风抚柳,我与学生们已经三个多月没有见面了。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我们的生活变了,我们与学生在“云端对话”,在屏幕相见,成了我们新的授课方式。
        就这样,孩子们开启了居家学习模式,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这样的完全靠自律的学习怎样才会有效,是我们每位老师面对的课题,只有让“真学”发生,学生们才会有真正的成长。济北小学每一位老师都在践行“让学习、成长真正发生在每一位师生身上!”的办学理念,并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不例外。线上“教学研一体”成了我们学校教师的新的挑战。
        “你们真的很棒!”
        “我是四年级九班数据解说员——张婧涵,今天我来解说‘全国60名公安民警和35名辅警牺牲在抗击疫情和维护安全稳定第一线’这样一则新闻......”
        “我是四年级九班网络播音员——王浩阳, 今天我来报道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2020年4月4日清晨,天安门广场举行下半旗仪式,哀悼抗击新冠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这样一则新闻......”
        “我是四年级九班新闻播报员——马紫涵,今天我来播报‘武汉再见,英雄凯旋’这样一则新闻......”
        听,我们班的小小广播员又开始播新闻啦!这是我们落实“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开设的“每天新闻播报”课程。
        孩子们由最初录播时的紧张、羞涩,播报时的磕磕绊绊,到现在他们流畅地播报一则完整的新闻,到能为自己的新闻起创意性的题目,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由最初录像时的大头大脸,表情木然,动作僵硬,到现在一张张阳光、自信的小脸,伴随着自然的手势,孩子们的表现力增强了。一个月下来,孩子们爱上了“新闻播报”,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学校这一课程的开展让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
        在“新闻播报”中,孩子们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同时,视野也变得开阔了:他们从关注身边的实时新闻,到开始关心国内外大事。日复一日,耳濡目染,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增强了。
        “生活即教育”,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的教育之路——做好生活这门大课程是正确的打开方式。生活本身就是课堂,疫情就是课程。孩子们在居家学习这段时间,在生活中真正的实现了自我成长,我只想由衷的说:“孩子们真的很棒!”
         “我的问题意识还不够!”
        这句话,是这段时间我对自己的深刻反思。在延迟开学期间,学校科研团队围绕“问题导学型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居家学习力进行研讨。我承担的课题是《琥珀》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接到这项任务,我仔细研读教材、确定学习目标后,按照常规课的思路来设计教学环节,并制作了课件、录制了微课。
        在集体研讨交流时,我的设计被领导一语点破:“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老师,怎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才意识到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才能培养出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这节课的设计没有真正落实好“策略单元”的学习目标,后来的设计就紧扣“策略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展开。


        线上教学时,我是这样指导孩子们的:第一步,回顾上学期提出问题的策略;第二步,落实本册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中,孩子们学会了通过读原文、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学习这一单元时,一定要做好上下册训练要素的衔接,才能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研讨,在学校科研团队的指导下,我们教研组探讨出了“问题策略”单元学习方法:一是初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二是再读课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学完课文,总结出如何运用“问题策略”进行阅读,进而培养了孩子们积极思考的习惯;四是举一反三,进行拓展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本节课,我们研究出了“结构化预习课”、“问题综合解决课”、“问题拓展评价课”三种课型。
        “孩子亦是我的老师!”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春天里,为疫情防控,全国上下,所有学生只能采用居家学习的方式。为了展示学生的线上、线下的学习成果,学校以“济北小学家庭实验室”公众号为平台,陆续展示学生们丰富多彩的居家学习样式,目的在于激励学生们这种“生活+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真正实现成长。我们的公众号栏目有科学类:“CPBL‘1+1’家庭实验室展播”;学科类:“安全与疫情教育”、“疫情与劳动教育”;其他学科类:“小先生,开讲啦!”系列:“小先生,新闻播报!”“小先生,这个题目我来讲!”“小先生,英语直播间!”......
        看,第一个展示的同学韩奕卓,他带我们走进他的个人“家庭实验室”,他边做实验边介绍他的试验设备:操作平台上做化学实验需要的试管、试剂,做物理实验用到的电子设备;然后,他为我们讲解了电阻,串联、并联等知识,并运用这些物理知识自己制作了一台收音机,还在现场进行了播放。
        再看,四年级七班的尹梓瑞同学的家庭实验室:墙上一张张各种模型的设计图纸;操作台上做化学实验的试管,酒精灯;做物理实验的显微镜;做电磁实验的工具箱;还有他发明的电磁起重机。我看到他独特的实验室,不由得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让我们更没有想到的是,英语小先生们的展示更是丰富多彩。 在“小先生,英语直播间”开播时,我们班景灏宇同学通过“小孩儿教小孩儿”的方式给他的两个小妹妹上了一堂精彩的英文课:
        哥哥:“What's your name?”
        妹妹:“My name is Judy.”
        哥哥:“ What color is it?”
        妹妹:“Yellow!”
        ......
        一问一答,他们玩得不亦乐乎,他们学得亦不亦乐乎,教的更是不亦乐乎。
         学生们的“英语直播间”就像个万花筒:“妈妈与我一起做英语操”、“我与妈妈一起演情景剧”...... 亲子互动,趣味十足。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孩子们的表现真的让我们意想不到,家长们的课程意识也让我们意想不到。在负责学校公众号编辑工作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家校合育,我们的教育才会更精彩,只有给予孩子们展示的平台,孩子们的热情才会被点燃。各个年级不同学科的精彩展示,以及各个家庭的创意情景教育,让我由衷地感叹我们是为人师者,其实学生、家长也是我们学习的老师。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春天来了,孩子们的居家学习内容万紫千红,学习方式也以别样的精彩缤纷着这个春天。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我因探索而成长;正是因为这份探索,让我倍感幸福。孩子们也成长了,正是因为其成长,春天才会如此美丽!“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风十里,最美是春天里的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