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历程中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著经典。它们是语言文学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值得传承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名著阅读,通过阅读名著汲取语言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语言素养和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这是新课标下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本次研究对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策略进行分析,相信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进步。
关键词:名著阅读;语文素养;教育策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这是让学生在眼界学识、思路视角、价值观念、文学素养等各方面有所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如今我们倡导让学生阅读名著,也正是为了让学生从名著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形成良好的文学审美情趣和扎实的文学艺术素养。在名著阅读中,教育工作者需要灵活采取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成果。
一、在名著阅读中升华思想感情
名著之所以知名度高而且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推崇,与其崇高的思想品质是有直接关系的。无论是《水浒传》、《说岳全传》,还是《百年孤独》、《飘》,很多名著典籍都饱含着对社会跃迁、对人性发展、对文明进步等的深刻的思考。虽然不同类型作品的视角不同,主张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或者细节描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是语言文化的宝贵财富,都是值得深刻探究的艺术佳作。我们在进行阅读名著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从思想感情、作品主题的深刻角度去做探究,让阅读体会得到升华,才能让阅读有意义、有价值。
在升华名著阅读的思想感情的教学中,需要有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完整流程。这也是体现教育工作者的阅读导向职能的重要一环。比如在针对《西游记》的名著阅读中,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如何看待师徒四人在性格上的迥异特点?如果让孙悟空和猪八戒个性相同,或者让沙僧也跟孙悟空一样能征善战,在作品的艺术性上会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不只是在讨论作品本身在人物形象设计上的精妙之处,更是在让大家赏析评鉴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个性,在考验锻炼学生的艺术格调、文化品质、思想情操。这就是思想的升华,是阅读成果的深化。
二、在名著阅读中提高写作技能
一部名著,它的艺术魅力必然是非常卓越的。我们可以从思想感情、意境主题、人文视角去品读;也可以从其写作技巧、创作风格去做研究,汲取文学艺术创作的营养,提高写作能力。在名著阅读中,写作技巧技能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读促写,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老师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在名著《海底两万里》的教学中,老师会布置一道任务题,让同学们找出自己觉得描写最精彩的句段。这可以是关于景物的描写,可以是关于人物形象的描写,也可以是社会时代环境的深刻思考,或者对人性善恶的批判研究。通过大家筛选自己感兴趣的句段,老师让大家分析为什么这些句段描写很精彩,分析这些句段中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然后老师会鼓励大家把这些写作技巧提炼出来,去做改编创作,去进行微写作,从而锻炼巩固写作能力。可以发现,有名著作品的精彩句段作为参考,学生对其写作的技巧、创作的手法、独特的视角会有更深刻的感触,在个人写作能力上也会有很好的提升。
三、在名著阅读中塑造价值理念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具体到阅读名著中,我们应当围绕价值引领、思维引领、行为规范去做工作,让学生从文学名著中汲取好的营养,实现人生的健康成长。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所在。比如在学习《水浒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大家思考:如何看待宋朝时期朝廷的昏庸、社会的风气与梁山起义造反之间的关系;让大家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宋江、卢俊义、柴进等一些比较有身份地位的人放弃财产?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明白人生中有些东西是不得不放弃,有些取舍是不得不做的。同样的,我们也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时代的发展就是一个革新除旧的过程。虽然梁山起义的活动失败了,但也说明了时代发展的不可阻挡,说明了人民群众在充斥歪风邪气的社会环境中也会有反抗,也会有斗争。这帮助同学们认识到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这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结语:
诵读经典,品读名著,这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承语言艺术文化,进行价值理念导向,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励学生兴趣,让阅读名著成为一种良好氛围,良好习惯,持续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20(10):65-66.
[2]朱春叶.名著阅读中的语文立场——以《昆虫记》阅读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08):21-24.
[3]方文飞.阅读名家名著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基于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阅读题来源的分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