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对阅读教学和语感的概念进行简单梳理;其次,运用观察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感;培养
由于年龄的关系,小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描述他们所经历到的印象深刻的事件和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小学生语感的培养,给予微妙的指导,尽可能减少文字知识的简单教学,让小学生不仅知道它是什么,而且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所以,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应该在结合小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好语感教学和训练。
1 相关概念基础
1.1 语感
语感是直观快速感受语言的能力。它是语言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语言的理解、分析和掌握起着重要作用。语感的产生必须依赖于外部语言环境,可以是词语、声音、声调等,在被这些外部环境刺激后,小学生可以通过他们敏锐的感知和快速的理解能力来感受语言环境,如在理解单词字面意义的同时注入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以获得对隐含意义的理解。
1.2 语感和阅读教学的联系
语感存在于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存在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小学语文语感的培养主要从阅读教学中进行的,阅读教学意义重大。它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情感、进行德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语感培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探索阅读教学中的语感提升的有效策略对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是语感的应用和体现。丰富的阅读经验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过程中阅读量的积累,语感得以有效形成。语感的质量反过来又影响阅读的质量和速度。两者之间是双向影响双向促进的辩证关系。
2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阅读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领悟
据调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大部分语文老师采取的都是“你讲我听”或照搬照念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是单一的师向学的单向传递方式,虽然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但因学生的年龄较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且课堂教学互动很少,学生们只觉得无趣,对从中获得语感能力比较吃力。
2.2 缺乏有效的基本练习
语感是需要大量的阅读量练习出来的,在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体现在汉语拼音的教读和书写、生字词的教授和书写以及古诗词的背诵,缺乏了对基本语言和文字实践驾驭。课堂上用于有感情的诵读文章和体会文章的美好的时间相较而言是少的,就比如一个段落的诵读,教师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指导一个学生反复的诵读,也不会大面积的请学生们起来展示自己的语感。
4.3 阅读和理解的平衡点未达成一致
一方面,缺乏语感,忽视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让孩子们查询字典和书籍的一般意义,对语言和文字的特殊意义一般不会过多要求,这使得学生很容易失去对特定语言和文字的敏感意识,即语感。如果不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和情感,仅仅查阅单词词典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它,获得真实的体验,并对汉字有敏感的感觉。另一方面,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过分强调阅读而忽视理解的重要作用的倾向。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甚至强制性的要求孩子们限时读完多少多少本书,而忽略了文章理解的重要作用。
3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的有效策略
3.1 激发阅读兴趣,珍视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一个人只有喜欢一个老师的课堂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学习潜力。为了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以运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妙设计的问题、创设情境、进行竞赛、视听教学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好奇、兴奋起来,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可以积极参与。
3.2 加强有效的基本语感练习
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能力需要加强有效的基本练习,对于小学生而言,主要是“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的训练。第一,从“听”的角度来培养学生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听”能力,然后才能通过用心听讲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第二,从“说”的角度来培养学生语感。“说”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与人交流的主要表现形式,学生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实际上就是对口头表达的灵活运用,但是需要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与得体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又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话剧表演、朗诵比赛等,让学生会说话、说好话。第三,从“听”的角度来培养学生语感。培养语感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第四,从“写”的角度来培养学生语感。“写”是另外一种言语表达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把自己认为有意思或者具有借鉴价值的词句摘抄下来,通过不断的积累来培养语文的语感。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引导训练。
3.3 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教学通常是教师预先设计问题,学生被动回答,学生思考很少的过程。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例如:在一次听学校骨干教师李老师的所教授的四年级语文课过程中,在《鸟天堂》的教学结束时,一位学生提出“鸟儿的习惯是早上黄昏时返回,黎明时离开鸟巢去寻找食物。巴金爷爷的第二部佛经早上就过时了。我们怎么能看到鸟儿到处飞翔呢?我们怎么能说这里的确是鸟类的天堂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面对这个问题,李老师还要求学生们阅读书籍,查阅大量信息,互相交流,并在下节课互相交流其中的秘密。加深了“鸟的天堂”的确是一个鸟的天堂!主题是。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代替老师阅读可以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