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早读增效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庄银辉
[导读] 高中语文很重要,在现今高考总分750分中,占150分,有1/5。
        高中语文很重要,在现今高考总分750分中,占150分,有1/5。在全国部分省市的新高考改革的“3+3”模式中,更是一举击败了另一门语言类学科――英语,独占了鳌头。甚至有不少专家在呼吁,要将语文在高考的分值,提到180分,以示对国家通用语文的重视。
        语文,虽然在高考学科中的地位很高,但现实却有些尴尬――德位不配。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真正花在语文这一科目上的时间,除了语文课和早读课,其他少之又少。甚至,早读课也是徒有其名。虽是早读,但效果不佳。
        那在高考改革的新背景之下,语文的早读又该如何抗辩提高效率呢?针对于此,我想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语文早读的重要性。
        (一)时间的集中性。早读的时间,按国家的相关规定,一般为20~25分钟。一周5天,语文一般安排2~3天,且专项时间,不会被其他科目占用。
        (二)效率的高效性。“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学生而言,早读的这一时段,正是一天中精力最旺盛,头脑最清晰,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段。
        (三)学习的针对性。语文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读书更要“手到、口到、眼到、心到”。早读,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二、语文早读的低效及原因。
        语文早读,虽然理论上很是重要,但现实中不少学生将其当作是一项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他们是为早读而早读,因为学校安排,所以不读不行。甚者,有时朗读是为了应付年段的评比,或学校领导的巡视。因此,不少是被动早读,效果不佳。
        所以,较为常见的场景是,一开始是书声琅琅,一会儿是稀稀拉拉,到最后是鸦雀无声。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早读,最后又如此尴尬呢?我想,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目标功利。早读什么时候听起来最热闹?往往是临考前,或是老师说要检查背诵时。这个时候,往往也是看起来效果最好的。但过后呢?早读的气氛很快就冷却下去,甚者学生背诵的不少东西很快就遗忘了。
        (二)内容枯燥。学生早读的内容,很多是课内要求要背诵的篇目。甚至高中语文的早读,学生很多读的背的,都是高考要求要背诵的那74篇古代诗文。背诵诗文虽然无可厚非,但翻来覆去长此以往,学生的早读积极性一定会大为降低。
        (三)形式单一。高中早读,一般以齐读为主,这样听起来整齐划一,气势磅礴,也能给过往检查的领导以好的印象。顶多有时再辅以自由朗读,学生们嘈嘈切切万马奔腾,可最后往往又万马齐喑。
        三、早读增效的措施。


        (一)制定目标。
        1、熟悉新课。在每上一新课前,可利用早上早读的时间,以全班齐读的形式,对新课的内容做初步的熟悉与掌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完成课内背诵。在每一学期,针对课本要求的背诵任务,跟随教学进度,制定相应的计划,尽量在早读课完成背诵与检查。
        3、分化高考任务。高考要求背诵的篇目有74篇,可利用不同的学习时段,以蚂蚁搬家的形式,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4、储备写作材料。早读时间,可搜集一些精典的写作材料,让学生齐读。甚者,可以找一些优秀作文,让学生每周齐读1~2篇,以提高其写作水平。
        (二)丰富内容。
        1、诵读美文。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手头的材料,比如每一本教材,学校一定会配以相应的教辅,且学生人手一册。而语文的教辅材料中,每课一定会有作者的相关资料的补充,还有课外美文的阅读。像作者的资料,特别是阅读材料中的美文,都是很好的早读材料,且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对此,早读可说是一举两得。
        2、关注时评。现今学校一般以封闭性教学为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内,相对封闭,对于社会国家乃至国际的一些热点,往往更是知之甚少。而当今我们要培养的是开放性的人才,所以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社会热点的时评文章,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多个了解社会的渠道,同时也提高个人议论说理发表看法见解的能力。
        3、致敬经典。学校每次重要考试,如阶段考或期中、期末考,可收集班级及至年段较为优秀的作文。甚至可以网上查找一些优秀作文,特别是历年历届的高考满分作文,让学生利用早读的时间,进行集中且反复的诵读。如果能有相应优秀作文的点评,也可让学生一起诵读,这样他们不仅读到好的文章,且知道其好在那里,进而潜移默化,提高文章的写作能力。
        (三)形式多样。
        1、诵读多样化。早读时,对于经典的诗歌,可让科代表或朗读能力强、发音准确的同学进行领读。或者有录音磁带,也可让同学听完后模仿诵读。为了营造朗读的气氛,调动朗读的积极性,除了集体诵读外,还可以有指定朗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读、比赛式朗读、背诵式朗读、吟诵读、自由读、接力读、大声读、小声读和默读等形式。
        2、读背写结合。朗读还可以与背诵、默写相结合。比如课内要求背诵的内容,就可以利用早读给学生一定准备时间,然后对个人或小组进行及时跟进的抽查。而对于高考要求考核的内容,只会简单的读与背是远远不够的,高考要求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写,且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因此,对此项内容,应更多地落实在写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写中发现问题,进而及时补缺补漏。
        采取以上方法实践了近一学期,班级学生的早读效率明显提升许多,特别是与其他兄弟班相比较,气氛更是浓厚不少。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己之见,且还有不少需要继续努力与完善的地方。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语文的早读,把握学生的心理,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早读的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