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优美的文字见证着数千年的文明进程。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继承中国文化、发扬中国文化,开启学生文化智慧的重要教学工具。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教授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需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塑造。本文重点阐述了构建小学智慧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智慧课堂 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智慧教学和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的倡导,小学语文课堂备受关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变革和发展。小学语文在教授学生读书识字,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基础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品位,启迪学生的文化智慧。
一、构建小学智慧语文课堂的教学意义
语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承载着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见证者和守护者。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学习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让他们接受良好的语文教育有利于个人和社会今后的良好发展。
首先,构建小学智慧语文课堂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华文化,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世界各国交流更加密切的同时,我们正在受到外来文化的严重侵蚀。很多孩子开始过圣诞节、吃西餐、用刀叉...长此以往,中国的古老文明将无法继续传承下去。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小学生通过智慧语文课堂的学习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和喜欢上中国文化,培养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够有效的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使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其次,构建小学智慧语文课堂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是情感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人们可以通过书写和朗诵来抒发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比如,在形容春天的美好时,学生可以引用古代诗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或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庆祝春节时,学生可以引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些诗词或者名言名句的积累会给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提供灵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文化表达水平。
另外,构建小学智慧语文课堂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正确的行为规范。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这一特点,这就意味着语文不但具有传递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功能,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的重大责任。小学是学生身心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我们需要构建智慧语文课堂,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智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小学三年级中的文言文《守株待兔》,以及课文《我不能失信》等等文章内容都是在告诉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让学生懂得智慧生活。
二、构建小学智慧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化教学,感悟语文魅力
小学生热衷于模仿,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角色代入感非常的强,很容易就把自己置身于某一个设定的场景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这一身心特点,科学的设定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之中。比如,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节课程的学习当中,因为时代差异,小学生对于《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场景不会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观赏图画,结合课文为学生讲解其中的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并且将自己代入到课文中描绘的场景中去。学生们扮演的角色之间进行交易、谈话、行走...教师将这一场景拍摄下来,并为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在观看完自己演绎的《清明上河图》以后,会对这一幅画为什么能够名扬中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多媒体教学,鲜活语文内容
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所以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弱,对于文章中描绘的一些场景形成不了形象的认知,导致学生对于文章内容以及文章思想没有深刻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智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为学生鲜活语文教材内容,将抽象化的文字内容具象成为可以直观显示的动画或者视频。这种方法既生动多样又直观形象,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池子与河流》这节课程中,由于很多学生没有见到过河流和池塘,对于两者的特点没有深刻的印象,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河流和池子的图片,并告诉学生他们的特点。然后播放池子与河流的动画片,展示他们的形象变化。通过这些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学生在轻松预约的氛围中完成了课程的学习,明白了勤劳的人生道理。
三、构建小学智慧语文课堂的教学原则
教师构建小学智慧语文课堂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师只有尊重小学生的思维想法,注重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另外,“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构建小学智慧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启迪智慧,用智慧促进学习。在这种良好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其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赵欣欣.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126-131+150.
[2][2]李广.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价值取向、核心特质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9):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