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教育领域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者,教师要积极建立教学目标,准确的去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全方位的把握德育工作的方向,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根据有意为之,无痕渗透——小学德育教育对策研究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希望对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对策研究
引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世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这时候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又由于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有限,对不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的时候会产生厌倦,注意力不集中、分神,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对小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创建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式,与社会项链和,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德育工作,无痕渗透种种内容,不断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制定系统化的德育工作内容
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建立明确的目标,该目标要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在我国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不具备系统性,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散乱,教师也只是针对那些比较复杂突出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但是却忽略了那些简单的细节的问题,导致了对小学德育教育缺乏层次感,降低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实际的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德育教学进行系统化的教学,从内容的层面来讲要制定较为系统化的执行策略,避免将意义知识点反复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小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不能忽略生活中的小事,从根本上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学习进行改变。比如在对五年级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以班级为单位,不断地加强班级的班风建设,培养学生团结、共同奋斗目标,,让学生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学生文明用语,按照相关的规章来办事情,注意讲究个人的卫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效果。在一些重大的团结活动中教师也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互相监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原则,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改变教育模式,对道德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渗透
(一)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渗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人的价值。
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课本知识内容的更深层次的挖掘,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进行德育教育的学习。比如在学习语文《怀念母亲》这一节课的时候,课文情感内容丰富,每一句里面都包含了作者的真实情感,读起来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时候,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去对课本内容进行充分学习,让学生通过课本来了解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去联想自己的目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自己的亲人以及帮助过自己的人。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小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好奇心比较严重,活剥、调皮,叛逆心理也越来越明显,这时候教师就要积极去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需要走近学生的心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仔细的与学生分析问题的利弊,这样比直接去批评学生会更有说服力。比如,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可以与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来进行交流,一起来探讨这件事情,让学生再重新想一下自己做得对不对,用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清晰得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如果学生不认为自己是错误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让学生换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从根本上接受教师说的话,逐渐拉近与教师的距离,为今后的德育教育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共同保持良好地沟通,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更好的去接受,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来帮助学生共同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比如,学生在家与在学校完全是两个状态,在学校学生就会很规矩,因为学校有教师管着,在家学生就会为所欲为,对家这个环境学生会比较熟悉,甚至不会听父母的话,这就导致了父母与教师之间不能完全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校失去信任。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与家长建立良好地沟通,共同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让家长走进学生的学习,不断反思自己,家长要反思对学生是否过于溺爱,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去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与家长一起协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年龄阶段所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避免片面的看待问题,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是最强的,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教师从整体出发,从细节入手,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来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张洁.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9):196.
[2]王永兰.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2):227-228.
[3]麻海红.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误区与对策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35):206.
[4]钟志坚.有意为之,无痕渗透 ——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对策[J].语文课内外,202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