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高中历史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李欢
[导读]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各个学科的教师们都需要借助有效途径渗透对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各个学科的教师们都需要借助有效途径渗透对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高中历史在新课程背景下是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仔细研读历史教材,以该门课程为基础强化对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立德树人;教学途径

        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学校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各科教师均需要积极透过本门学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和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历史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因此,历史教师需要深入学习教育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明确其对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该门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的新途径,将德育教育工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落实。
一、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对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一)新教材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对比2004年以来使用的,以政治、经济、文化专题性的三大模块为必修内容的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教材,高一学生即将使用的统编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采用通史体例,从人类文明起源讲至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间线索明显,有利于展示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初中历史教材衔接紧密,更加贴近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到新教材的使用将会缓解不少高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畏难情绪,产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将为涵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为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新教材的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按照课标要求编写的新教材在历史史实的选取上具有权威依据,既对旧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了增删,同时吸收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研究新观点,与十多年来我们已经熟悉的旧教材内容相比有不小的变化。例如第7课中对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不同于旧教材强调地理因素,而是铁器时代的生产力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特征。 在《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通史中,无论是导入部分还是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部分,都能够适当引入中国史的史实,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第23课则引入了中共十九大报告及近年来新的国际局势变化。这些新变化必将促使教师要关注史学研究成果及时事政治,深入学习理解新教材内容,深入挖掘蕴藏在历史教材中关于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并补充典型史料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养成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开阔的视野和宽容的心态,立足中国而胸怀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历史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借助单元主题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单元主题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举例来说,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历史,分析本单元主题:通过十四年抗战史实和人民族解放战争的史实讲述,强调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巨大贡献,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然后借助本单元学习主题开展教学任务,让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实际存在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在九一八事件和西安事变中都涉及了张学良该人物。

张学良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学生可以立足本单元主题,针对张学良该人物形象展开辩证性分析,从客观的角度阐述张学良应不应该被称为“抗日英雄”。结合单元主题开展教学任务可以促使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有全面性了解,找准针对点研究某个人物可以明显提升学生历史辩证能力,能促使学生构建起对历史的全新认识[2]。
(二)在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家国情怀
    高质量的学习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参与具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设计的活动课,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收集整理相应的历史素材,并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自己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全面落实高中历史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举例来说,在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以“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时,就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小组探究以及班级展示等多种方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有全面的了解,加深对家国情怀的深入性认识和体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梳理总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过程,把握好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构建起时空观念。比如探究课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组学生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过程,从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三个角度梳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并比较不同时期我国疆域面积。二组学生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搜集具有代表性家族的历史资料。三组学生则采取各种途径,如上网、查阅图书等收集学术界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领域上的研究成果,从历史学、民族学以及社会学等角度对家国情怀进行深入性分析,明确家国情怀的主要内容并懂得如何去发展传承该种思想。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担当,能强化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
(三)借助图片影像材料提高学生思政品德
    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片,借助图片中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内容设定合理的问题,在问题的刺激下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意识,引发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探索欲望。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或者电视电影,借助影像资料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举例来说,在学习《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内容时,可以播放开国大典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影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第八单元中长征的相关教学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泸定桥战役有关的电影,在地图上找出红军长征的路线。通过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红军万里长征的艰难和不易。学生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会激发今后自身努力学习、刻苦读书的意识,更加坚定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学习的信念[4]。
三、结语
    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改革下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高中阶段各个学科都需要采取有效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教育。高中历史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工具,需要教师们以历史统编教材为基础,立足学科素养,践行立德树人,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
[2]邓晓琳.探究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2):180.
[3]黄凯洲.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复习备考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57-58.
[4]侯亚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应用于立德树人教育的路径研究[J].学周刊,2019,35(35):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