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特定环节进行合作,不仅是一种交流与互补,也是一种探究与促进,使美术教学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上升到美术文化学习的高度。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做论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教学对策
引言
初中美术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摒弃传统美术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针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先学后教、教后再练”的教学策略使课堂设计更为合理,评价更为细化,教学更为高效。
1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教材及课时安排来看,初中美术教材在内容的整体安排上主要围绕学生熟悉的社会、校园、家庭生活以及学科知识来安排,但部分内容在课时安排上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以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以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湘教版)的教材课时安排为例,该教材在课时安排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教材中对中国画知识和技能的安排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七年级教材中未设置中国画的内容,而是直接在八年级教材中加入相关内容,且内容较多。其次,从课时安排上来看,以《梅竹精神》《寄情山水》这两课为例,教材中课时安排每课仅为2个课时。对于这类难度系数比较大的“造型·表现”课,既要了解国画作品中所要表达的精神境界,又要学习笔墨等基本技法,时间显然是不够的。从教学方法来看,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虽利于教师教,能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中存在着许多弊端。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习惯。具体到美术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在导入、示范、小结环节所用时间总和为20分钟左右,占了近半节课的时间,而留给学生练习时间最多只有25分钟。另一方面,教师在示范环节难以顾及学生个体差异,来关注示范细节及不同学生的已有经验及学习需要。
2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措施
2.1将美术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
美术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进行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那么我们教师如何让学生们在他们的生活中创作美术呢?我们的教师可以教学生制作卡片,贺卡,明信片等,并在节日期间将它们送给自己的父亲、母亲和其他相关人员。这样将生活与美术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普遍的。在制作卡片时,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已经讲解过的美术知识对学生们的创造进行指导和引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学生们制作卡片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下领导者的角色与态度,也就是说,我们成为学生创作过程的向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们完成制作卡片的创作后,我们教师可以抽取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让他们讲出这一作品在生活中的创作来源是什么。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课堂中将美术融人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是将原本抽象的知识A转化为具体的知识A的体现,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动手创作过程中加深了对美术知识的理解。
2.2注重美术学习方法体验
注重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与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基本美术素养以及高尚的审美情操的完善。例如,初中美术拓展课“我们的画展——策划与搜集”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综合探索课程。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引出主题,讲述新课,并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动手策划一场画展。教师要启发学生从何处入手,先做些什么,大家讨论帮助解决问题。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然后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要求明确主题,有作品、场地,侧重宣传。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作品的优势与不足,提供画展举办必需的条件,然后介绍举办画展的知识,让学生对画展举办有所了解。接下来,策划一场画展,各小组成员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和作品,在小组长的指导下策划画展。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代表需要展示完成的策划方案。如有个小组的画展主题为“第一届农民丰收节·乡村振兴”,收集的作品主要是水彩画,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主题,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活动气氛,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然后,教师让学生介绍作品内容、创作意图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等。组内互评时,教师也要让其他小组成员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2.3在课堂上营造热烈的氛围
中学生稳重、活泼、充满好奇,为此,我在设计授课方式时为避免千篇一律,力争做到新颖、独特。首先是形象性、生动性往往是感染学生动情、动趣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一剂良方。如在讲授国画《竹子》一课时,教师可先讲述了著名画家郑板桥成家的由来,喜竹的缘由及其他名家将竹子作为笔中宠物之缘;接着讲述、演示了画竹之细节,然后采用电脑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画家所作的名竹之图。学生听讲、观察后个个兴趣盎然、创欲顿生、跃跃欲试,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也将自己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其次是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课堂氛围。中学生争强好胜,求胜心切。如果合理巧妙地利用学生间这种竞争的心理特点,就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提高绘画能力,课内外不同形式的比赛是发挥他们这一特点的最好方法。如:在课堂上分组作画时,可当堂比一比,看看谁画得快、画得准、画得奇;课外举办一些小型多样的学生优秀作品展,让同学们观摩、讨论、评比、自寻差距、主动奋进,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这样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增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又增强了比学赶超的自信心。
结语
综上,初中美术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对策,与他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一起促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一个重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方琴.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方法与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06):115.
[2]罗奋材.美术欣赏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8(09):86.
[3]刘兴存.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142-143.
[4]郭子彦.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