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特殊教学的群体在身体都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所以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体育锻炼的力量,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特殊教育群体提供更好的体育教学。
【关键词】特殊教育;体育教育;教学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因为一个良好的习惯,决定着学生体育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针对特殊教育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们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爱,能够拥有足够的勇气积极地面对自己身体上的不足之处,在体育教学中爱上体育,形成科学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1.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1体育活动场所少
特殊学校由于资金比较短缺,资金问题制约了特殊学校对体育教学设备的投入,许多学校无法将资金投入到对体育活动场所的设施完善之中,体育器材无法完整地配备,影响了教学大的有效开展,许多学校地主要建立了乒乓球室、篮球场和田径场等活动地场所;运动器材也仅仅是乒乓球、羽毛球和篮球等运动器材,在器材方面缺乏辅助性地运动器材不利于学生的是身体康复方面的训练。
1.2教师的整体素质程度不高
在特殊学校的教师师资中,高学历和专业化的教师不多,而在体育教师中,多数教师是体教育学的专业出身,专业化和特殊体育教师的数量不多,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1.3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特殊学校的学生与正常的学生相比,身体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缺陷导致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对许多正常事物都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对事情缺乏主动性,在体育课上,学生通常比较胆小,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在课上对体育活动表现得比较消极,课堂得氛围变得很沉闷。有的学生身体存在一定得缺陷导致教学的正常进展,例如聋哑学生,在听力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和教师的交流只能通过手势进行交流,在学习过程 ,无法教学内容有充分地理解,导致学习无法跟上教学的进展。由于语言障碍问题,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等突发状况时,无法及时地与教师进行第一时间的沟通,难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进展。
2.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途径
2.1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由于聋哑学生大多数存在自卑心理,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性低,担心因为自己的缺陷,无法进行正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在课上播放一些激励学生的视频,例如残奥会的视频,让学生看到运动员身残志坚的优秀品质,运动员们在体育比赛中挥洒汗水,努力拼搏,并最终赢得比赛的荣誉,让学生感受到运动员在比赛中敢于拼搏,挑战自我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克服困难,参与到比赛中。
2.2丰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对聋哑学生的教学中,许多的教师习惯于采用手语教学和示范性教学[2],这些方法虽然可以解决聋哑学生的听力和语言方面的障碍的问题,但是对聋哑学生的视觉就会形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就要尊重特殊学生身体上的缺陷,进行教学上的改进。教师要注重运用一些直观性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将一些复杂的体育动作做以一些生动的动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加以讲解,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地理解,并按照视频中的要求完成动作练习,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体育比赛的训练视频,让学生对体育比赛的规则有深入的了解,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的活动,从而促进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例如学生大多数不喜欢跑步,教师可以从其他学生喜欢的运动入手,例如篮球和足球等运动,当学生对跑步产生厌倦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跑步说是一门基础性的运动,能培养一个人的耐力和速度,在篮球和足球等等运动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这时候,学生对跑步的态度就会发生转变,就开始端正自己在训练中的态度了。
2.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律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的方法,规范体育训练的动作,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培养自律能力,在课后,教师要为学生制定锻炼的计划,严格规定每个学生的作息,运动时间、锻炼的内容等方面,教育学生要根据锻炼计划的内容进行自我的监督,每天踏实地落实到位,从一点一滴开始执行到位,培养自己地自律能力,在进行锻炼计划的吧过程中进行自我的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需要教师外在的督促和学生自己的毅力等促成,而是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就回去做的一件事情,一个人的好习惯是促使一个人成功的重要的品质,人的本性是好动的,对于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样,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好习惯应该从小开始,一直贯彻他学习成长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众生受用。
3.总结
在对教育高度重视的今天,在许多地方,特殊学校开始被大量的兴建,特殊群体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我国,开始对特殊群体的教学展开了深入地研究,这有利于全纳教育理念地贯彻和落实。体育做为一门可以终生受用地学科,还有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品德地作用。所以,特殊教育地教学工作者要重视体育大的教学,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地良好习惯,为学生地健康成长,和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暴肖云.体育公平视角下如何看待特殊教育学生对体育的 需求[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06):114-115+130.
[2]刘宗伟.聋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334,(30):156-159.
[3] 格琪 . 特教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好习惯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23(0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