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努力从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地理审美情趣、地理观念四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不断丰富他们的人文底蕴,从而真正确保高中生多种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落实。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探究
引言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还包括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和地理实践力。高中地理新课改对核心素养的解读是,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国情国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只关注地理知识教学的教学理念,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情感态度教育,这对部分教师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
一、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人地协调观教育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核心观点。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习惯。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地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机械化,所以他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要想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对一些人文地理知识进行趣味处理,营造或具体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感同身受、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学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读图能力,了解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和环境意识,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美国农业纪录片,借助美国农场主的讲解和大量的景观图、地图让学生了解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然后,从价值观重塑角度,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对地理环境变迁、农业活动方式的适宜性展开讨论,并就如何借鉴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模式促进我国商品粮基地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提议。这样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二、增强学生的地理具体实践能力
与其他课程不同,地理知识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同时注重的学科,如果在学习中仅仅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背诵还是不够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的学习中有很多实践环节,比如创作等高线,绘制相关地图表,操作相关地理仪器等,这些知识的具体学习都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以重视。在备课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地理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都采用地理工具完成相应的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对于地理探究活动的热情和期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融合进实践能力强的专业知识。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由此可以看出教材中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起对学生良好时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中懂得生活。具体的比如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天气的气象观测,去野外进行对于该地质的地貌、水文、生物进行野外考察和人文社会调查,在整个的一系列考察调查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思考、学习、领悟。这样的一系列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生活乐趣,走出书本,处处都是地理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将神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完善和发展,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是一种享受。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会为课堂增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中地理老师在授课时应该时刻关注课堂的动向,积极调动课堂的氛围,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到知识。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更加容易调动课堂氛围,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如:在高一地理必修2“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先在网上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如:东南亚季风区的水稻种田区、阿根廷的牧场、美国南部的种植园、美国的谷物、北美的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乳畜业等,然后制作成一个PPT,作为课前导入进行播放。这样运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给同学们看一些具体的、具有色彩的图片,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区域的不同农业特征,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而且还能极大地活跃课堂的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综合思维
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材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必须从地理要素综合、地理时空综合、地理区域综合三方面入手,强调学生逻辑思维的多元化和立体化,打破固有的地理思维定势,能够结合地理知识开展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例如:在高中地理“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从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出发,分析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理现象,结合时间和空间要素,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推动力,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多维角度分析地理环境特点,掌握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发展特色。
结束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尝试合理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学生要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授课方法,自主学习,为了学更多的知识而努力拼搏。只有在老师和学生们共同进步、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扎西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析[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44-446.
[2]李强.例谈高中地理情境式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31):37-38.
[3]章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