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爱好和意识,使初中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通过积极的指导和大胆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然后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信息素养和技术掌握的要求,选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吸引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笔者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为主题,探讨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立足于教学实践制定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提升策略,以期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分步教学,合理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式教学方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的实施,能满足信息技术学习的实践性要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便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学生在信息技术练习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巩固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可以分三步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第一步,教师要先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介绍项目的内容,将项目主题展现在学生眼前,由学生自由选择,并依据选择结果随即组成小组,共同进行项目的探究和实践,同时所提供的项目主题,如“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机器人教学的可能性”等,要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兴趣相关。
第二步,在分好小组和确定项目内容后,教师要在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主题的研究方向,并通过演示教授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和正确的项目探究过程,利用现如今强大的网络资源,将可用的查阅网站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给学生。例如,在“旅游攻略”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各地的名胜古迹以及自然风景照片,确定旅游地点和旅游的主题,将设计好的旅游路线及旅游方案等展示给学生看,指导学生如何用互联网、微信、贴吧、博客等查阅资料,掌握各地的绝佳旅游景点和路线。
第三步,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探究,教师负责进行技术性的指导和疑难问题解答,课堂和课下的主要时间都要交给学生小组自主研究,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时间学习,改变以往以教学为主的模式,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主体是学生。在探究项目的时候,教师应采用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定期对学生的项目探究进展和成果进行督促和检查,并为学生提出相应的意见,解答学生的疑惑,但学习和探究还是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学生展示项目研究成果的时候,应该采用多元主体评价机制,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方式,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并鼓励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项目教学与评价机制的综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契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课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害怕学生把电脑弄坏或者把操作步骤弄反影响教学效果而阻止、打断学生操作。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操作本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例如,在进行Word编辑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有关Word页面上的各个指标的操作功能的讲解视频和课件上传到QQ个人空间中,并发布Word编辑任务,让学生在课前下载课件学习Word页面的操作。学生在课前依据布置好的格式操作任务进行探究,既可以单独进行任务学习,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共同进行任务讨论,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指导方面,教师要注重对规范操作的教学。Word页面有很多是简捷操作,空格、格式编辑等都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要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Word理论知识与操作方式,进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这便于学生在独立操作中掌握有效的操作技术,并在最佳方案中学会文档的编辑和转换,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三、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因为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教师要提倡交流互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且教学方式尽量要幽默风趣一点,从而将严谨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口语化的生活语言,便于学生理解和思考。交流的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要扩大到学生整个兴趣范围,当然是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认真对待学习任务,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Excel制作大赛,学生可以“课程表”“成绩单”为主题,以小组的形式提交成品。这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学到的具体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把相对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除了开展竞赛活动,教师还需要培养初中生的团队意识。“团结就是力量”,因此教师只有让初中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才能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共赢的喜悦。
单一学生学习的机动性和自主性有限,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明确小组中学生的职责,逐步形成尊重他人、团结友好的品格。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评价。作业批改,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无论是网页制作还是电子杂质的编辑,都要集体提交成果,共同进行点评,进行优劣评比。每次在作品展示和项目结题的时候,都由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进行汇报和总结,再由各小组组长打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教学效果显著。通过评价,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依据评价内容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并积极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多与同学沟通,相互探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在交流、互动、评价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段艳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刘晓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J].读书文摘,2016(7).
[3]余池.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下),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