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7期   作者:孙惠敏 孙华卫
[导读] 初中时期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受教育时期,初中生在初中所接受的教育质量的好坏将会对其在以后的求学道路上的发展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
        摘要:初中时期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受教育时期,初中生在初中所接受的教育质量的好坏将会对其在以后的求学道路上的发展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往人们对于初中教育的看法就是希望初中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知识基础,而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不太关心。近些年来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初中生心理的不健全而产生的事故接连发生。所以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初中学校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鉴于此,本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开展策略
        当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初中生面对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转化,会让学生逐渐变得焦虑、抑郁,甚至会逐渐发展成心理问题,这对健全学生人格极为不利。基于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从小具有自我疏导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将来能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首先,有的学校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同时,未开设有关的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心理健康讲座。从而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不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各种压力,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学生滋生各种心理问题。其次,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提升情况,而忽视了对孩子情绪的疏导,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最后,家长和学校方面总是出现沟通过少的情况,导致家校处于分离状态,更难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基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存在着成熟感与幼稚性共存的心理变化特征。心理健康教育以课程教学的体验形式,能够有效解决初中生半成熟心智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身”与“心”的共同发展,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既属于活动体验性课程的形态,又有着综合理论性课程的表现。因此,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能够在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此外,还能够在深层次的分析与探究中解决学生思维意识的盲目性,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意识引导与心理素质教育合二为一,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体系,使得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推广和普及。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1、基于学生心理实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为了真实有效的解决当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能进行自我疏导。
        比如,教师通过对初中生的了解,发现他们此阶段容易出现早恋的问题,就可以针对此开展专题讲座。这样,学生通过讲座可以对早恋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既能避免他们此阶段不出现早恋的行为,又能确保他们正确与异性朋友相处,消除不良情绪,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极为必要,既能向学生普及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又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从而取得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增设心理健康课程
        为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必须增设心理健康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掌握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一方面,学生能准确判断自己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学生能利用已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及压力,提高自我疏导效果。另外,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自信才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越来越强,能帮助学生塑造更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自我疏导能力。基于此,初中学校需要意识到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并且所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必须体现出系统性的特点。以此,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心理疏导方法,更加勇敢面对困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健康发展。
        3、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对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需要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拓展人际交往范围,构建更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积极的参与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心态,并在交际中乐于展示自我,更好地分享与合作。学生在提高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消除畏惧人际交往的心理,增进学生间友谊的同时,确保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多元化的集体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在教学中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及时帮助学生梳理实际问题。这样,一定能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及成长奠定基础。
        4、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影响较大,教师是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引导者,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这样,学生就会学到积极向上的内容,不再出现违反班级纪律的情况,并会主动进行自我管理,更加讲文明,懂礼貌。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从以往的沉闷教学中走出来,让学生更加主动、努力的学习。相信在这样的师生努力之下,班级环境会越来越好,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品质,让学生从易于抑郁和焦虑的状态中走出来,取得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5、注重家校间的合作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校间的合作极为必要,只有家校间进行紧密的联系,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基于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只有通过家校间的合作,家长才能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不再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而是时刻关注孩子的感受与想法。家长通过参与学校健康讲座学到的知识,对孩子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与疏导,使孩子得以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家长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可以及时与学校沟通,教师在家校合作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
        四、总结
        初中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更新德育教育内容,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最终实现初中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丽娜.略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读与写,2017,14(34):224.
[2]许丽敏.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中旬,2017,(10):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