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与此同时,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传承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之中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进行语文教学。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应具体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有效途径,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契合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更是我们继承和弘扬的重要历史文化。因此,在高中阶段,对高中生普及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是让每一名高中生在成年之前获得中国传统文化支撑的重要机会,更是用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渗透高中生思想的重要机会。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还包含着大量关于道德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一经渗透,进入学生的思想当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文化底蕴。
1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内涵
古代诗文,古代散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篇幅所占的比重是极高的,这些课本中所出现的古诗文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在针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就尤为重要。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这些古诗文的时候一定要切记不能仅仅依靠诗文字面意思去进行讲解,如果仅仅依靠诗文的字面意思,那么讲解的古代诗文就显得极为片面,不能将古诗文的真正内涵体现出来。并且,古诗文的语法以及意思与现代诗文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在理解上也比较困难,若是仅仅将字面意思讲解给学生,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对古代诗文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该如何更好的对古诗文进行讲解呢?首先,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其内涵的了解,在授课之前应该将作者创造该文章过程之中所处的环境做一个讲解,之后还要带领学生去感受作者的思想,当然诗文所做时期的文化背景的讲解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授课之前做了这些铺垫之后,那么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时候就会降低难度,更好的继承中国的民族精神。
2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契合的意义
要知道,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养,而将传统文化契合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健全学学生的人格,并达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感受文化的气息和其魅力,受其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契合,能够加深学生对本国或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认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体会古人的智慧。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录了许多经典文章,除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外,还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学生的品质及健全学生的人格,增强学生的情感,尤其是爱国情感。
3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有效途径
3.1结合古诗文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经典诗歌、文言文,而这些文章中都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过程中,应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深层次挖掘,并将其作为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素材和载体。例如,在古诗文的背后,就凝聚了优秀的道德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应切实结合教材内容以及课标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搜集一些补充资料,将二者有机融合到一起,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文对其背后所呈现的传统文化进行探究,进而促使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了解其背后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论语》的教学中,教师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语句与传统的诚信文化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学会诚信,并促使其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在《离骚》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屈夫子的情感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师说》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尊师重道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
3.2解析本地文化历史并在阅读中传达传统文化精髓
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对高中生的要求是能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学会遣词造句。学生要想提升阅读能力,就需要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内文章的学习,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来强化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综合考量,把与地方传统文化相关的评述类文章或者故事纳入课外阅读资料中。例如,闽西地区作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许多位无产阶级老一辈都在闽西地区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不仅如此,闽西地区还是某省著名的侨区,作为闽西地区的一员,学生对这种多元的历史文化要有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积极选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料,让学生积极搜集家乡的历史资料,做好阅读笔记。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类课外资料,自然地将地方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在阅读中传达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
3.3结合传统节日并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而这些传统的节日不仅被人们赋予了魅力的传说,并且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同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节日也是文人墨客创作的重要时机。从目前我国的优秀著作中可以看出,大量的古诗文都与传统节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可结合古诗文创作中的传统节日,并结合传统节日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就描写了传统的清明节,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就可以清明节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3.4指导学生阅读国学并以实现传统文化积累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正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同时,高中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也是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增加国学阅读量,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积累。一方面,切实结合教材的需求,学生的阅读水平等,筛选出难易程度合适的、经典的国学读物,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经典著作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指导学生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知识相联系,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使学生情操以及价值观进行全面的提升。教师在课堂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传统文化,并且让学生应用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体悟到中国历代先贤的精神,学生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养成健全的人格,与此同时,使自己全面发展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倩.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7):86-87.
[2]何永青.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43-144.
[3]苏艳.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周刊,2019,(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