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意境营造策略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程丽
[导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一直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我国古典文化的独特的美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指导思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一直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我国古典文化的独特的美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指导学生背诵优秀诗文,引导学生深入古诗词之中去体会其诗歌意境和感悟其精神内涵。体会古诗词意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存在不足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意境营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一,许多语文教师忽视对于诗歌意境的营造和创造。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成绩是教师教学的首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这种传统的固化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于教师的普遍意识之中。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于一些表现手法、诗句含义等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于学生情感的引导和意境的呈现,从而无法带领学生真正深入诗词之中去体会其中意境之美。
        其二,语文教师难以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展现意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讲授式的方式用语言这种形式来为学生讲述古诗词的内涵和深意。然而,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一种心领神会却又难以言喻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难以通过具体而清晰的言语进行描述和述说。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也难以真正理解和体会这种较为抽象的意识形态。所以,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常常感到一种无力之感,难以真正触摸意境并且表达意境。
        其三,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较低。古诗词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与现代汉语有着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当学生在面对这些文字时,总是无法直接理解其中含义,而要借助工具书或者是课下注释才能够理解古诗词主要内容。由于这种差异性和难懂性,许多学生总是对古诗词报以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而不想去触碰。所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总是非常低下,不愿意倾听教师的讲述,也不愿意深入诗词内容之中去体会其中意境。
三、研修目标
        营造意境,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难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途径。通过对于意境的感受和领悟,能够引领学生深入文学作品之中去感受其中思想魅力和精神魅力。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克服意境营造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深入古诗词之中去体会意境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四、研修措施
1、创设课堂情境
        情境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中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要而创设一定的具体而可感的情景,进而引领学生进入情景之中去体会和感受,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获得心灵的感悟。不同的情景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展现不同的课堂效果。当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运用一下几种形式:其一,语言。

语言,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形式。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运用有趣的语言来设计一段情景表达内容,让学生跟随教师的优美的语言而融入情景之中去联想。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中的思想主旨或者主要内容作为切入点来设计情境。其二,动作。动作,能够表达情绪,也能够表达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词中的内容进行分角色表演,引导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去集中讨论表演具体内容和形式。当学生在交流、思考、表演的过程中,他们必定会加深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在表演的帮助下感悟文学的意境。其三,图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有关诗词内容的视频或者是图片,给予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享受。当学生在观察和欣赏这些优美的图片和视频时,必然能够深入其中而感受到别样的审美力量,进而体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强化诵读指导
        自古以来,我国都有诵读的传统。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教师所忽视,而处于教学的边缘化地带。如今,许多教师都忽视了古诗词诵读教学。其实,诵读,是了解和感知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段,也是感悟文学作品审美意境的有效方式。当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必然要在头脑中反复思考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并且体会其中情感内涵,进而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表达。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便是展现的这个道理。另外,诵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也有着自身的审美需求和审美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时,要注重文本的情感内涵,语句的停顿、重音等内容。不同的停顿、重音、节奏表达,便会呈现不同的情感效果,展现不同的审美内涵。例如,在表达强烈而奔放的情感时,声音要高亢而激昂,语速相对较快。当表达细腻而温和的情感时,语言要缓慢而轻柔,语速相对较慢。诗词朗诵,是对于古诗词的一种全新的解读和诠释。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诗词诵读训练时,一定要根据不同诗词来设计不同的表达方式,指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通过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3、增强情感联结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也是灵魂所在。任何作品都是一定的情感的产物。刘勰也曾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当诗人对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有所触动时,必定会从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情感,进而将这种情感用文字加以记录和表达便称之为文学创作。所以,古诗词中必然蕴藏着作者浓厚的情感。情感,是连接作者与文本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当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之时,必然要跟随着文本去联想作者的情感并且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形成共鸣,进而才能够理解文本内容和情感内涵。所以,情感,也是连接读者和文本的一条必经之路。只有认识和重视情感的重要作用,才能够真正将“作者——文本——读者”完整地连接起来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够真正深入古诗词之中去体会其中意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意境创造之中要为学生讲述有关诗人或者词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通过“知人论世”这一手法来引导学生进行作者内心去体会其情感内涵。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将诗人情感与学生自身情感相联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在情感的指引下深层次感悟古诗词之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蕴,从而使学生真正融入诗境之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