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课堂的最大资源,利用学生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技术。真正的语文课堂,不应该只为单纯地传授学生知识服务,更应该成为教给学生革新思维,培养不拘一格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殿堂。
关键词:语文阅读;激趣;创新;高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1]
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也指出:“高效课堂是一种促使学生学习高效率地发生的优质教学形式,是以促使学生学习富有成效地展开为终极使命的教学样式,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是高效课堂改革的本真内涵。“教师的基本任务是点燃与点拨”,“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学生是课堂的最大资源,利用学生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技术。”[2]近年来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的“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促使广大的语文教师们迫切地寻找一条学生学得开心老师讲得轻松的课堂体系。
但就语文这一学科而言,阅读教学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大板块。而阅读最关键的一环,莫过于读懂内容了。因为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在读懂的基础上完成。但很多的学生,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并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甚至很多的学生一见到较长的阅读内容就失去兴趣,直接选择放弃,这也使得阅读教学成了很多老师头疼,学生害怕的问题。因此,即便许多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都会教给学生许多的解题技巧,如内容的概括;情节的梳理方法;句子的赏析;段落的作用等等,但一系列有用有效的技巧,在学生“读不懂”的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如下:
一、阅读教学中融入简笔画。简笔画以其形象简洁直观大方的特点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因此我在教学适当的内容时,会加入简笔画的方式教学。如上七下《未选择的路》一课时,我首先用简笔画勾勒了一个人,再用带箭头的两条斜线代表两条路,并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作简要的文字批注。因为简笔画的人较为简单形象,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极大的调动,思维的活跃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最终,学生看着图画很容易地就得出了本文“在选择前要慎重”的结论。在另一篇课文《爱莲说》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在学生的配合诵读中,完成了文中对荷花形象的简笔绘画:一支挺立水中的荷花,一池碧波荡漾的池水,池底的淤泥,简单几笔就让学生对荷花这一形象有了直观清晰的印象,加上文字的批注,使学生很容易就把握住了作者描写莲的角度、特征,并通过由形象到内涵的点拨指导,使学生理解了作者在对莲每一角度描写中的深层用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兴趣高涨的互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妙用数轴。数学中的数轴直观形象,层次分明。在教学《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因为课文内容较长,学生在抓情节时,总是有遗漏的地方,而且只是按传统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抓情节的方式,容易拉长战线,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一反既往,要求学生用画数轴的方式来完成此项任务。
学生刚听到要求就懵了,因为“懵”使得学生好奇心大增,于是,我进行了简单示范:用一条两端加点的线段,代表斯科特等人去南极并返回的路线,数轴上的每一个分支点代表每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并要求学生用文字进行比如关于该时间点的活动地点、完成的任务、所做的事件、感人情节的简单批注。这要求一提出来,学生们热情高涨,全部投入到了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筛选中。这样一来,不但减少了阅读的时间,还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随后,小组代表用完整而准确的发言,再一次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实用性、高效性。
三、综合学生所学,为我所用。众所周知,语文教学题材广泛,教学的内容更是无所不包。“文史不分家”,语文与政治历史的联系固然紧密。但其实在文本的教学中,还会涉及到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有时甚至是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不但要有较强的文学素养,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
在教学《河中石兽》这一课时,学生对课文的第三段老河兵的“石兽反而会溯流逆上“的说法普遍不能理解,这也使得本文要阐述的观点难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出。结合学生这一阶段形象思维发展迅速而抽象思维发展较缓的特点,我在带领学生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翻译后,采用了黑板图示及现场模拟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我首先在黑板的上方把三类人(僧人、讲学家、老河兵)用序号罗列出来;再用“↓”表示“求之地中”,“→”表示“求之下游”,“←”表示“石兽逆流而上”,让学生明了三类人各自寻找石兽的地点及找出文中给出的理由;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图示:水(一条波浪线),沙子(几个小点),石兽(一个菱形),让学生判断每一类人在寻找石兽中考虑了哪些因素,并用“√”代表考虑到的,用“×”代表未考虑的地方。在引导了学生学会僧人“求之地中”的图示标注后,学生依葫芦画瓢顺利地把三类人在寻找时考虑的因素都进行了标示。教学至此,文中所有的重要内容都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了黑板上。当再问“谁值得我们为他点赞时”,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老河兵。接下来诸如,“为什么值得点赞”“每一类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学生立刻进入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中,最后结果如你我所料,学生为自己的理解兴奋不已,给出的答案具体而全面。当然,对老河兵“石兽遂反溯流逆上”的理解难点,我也进行了揭秘演示。首先,我提醒学生回忆小时候用石头和沙子玩筑坝的游戏,这一提醒已经让部分学生对老河兵的说法有所认识;其次,举了日常生活中“用手打人的同时,自己的手也会疼”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了力的相互作用,即“力有反作用力“的物理知识;最后,用手势、粉笔盒,结合简笔画(石兽、水的作用力的图示),让学生彻底明白了石兽逆流而上的原因。至此,这一节令无数老师头疼、学生厌烦的枯燥难懂的文言课堂教学变成了一堂融语文、物理、绘画、表演为一体,教师激情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盎然的活动课。
其实,阅读教学的技巧远不止这些,如教学《紫藤萝瀑布》采用的画册式教学法;教学《列夫托尔斯泰》时,用的人物素描法;教学《赵州桥》选择的揭秘桥梁建造之设计图等方法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都能达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总之,“教无定法”。但,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堂,不应该只为单纯地传授学生知识服务,更应该成为教给学生革新思维,培养不拘一格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殿堂。会传授知识的老师大有人在,但要能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阅读能力,就要求授课的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还应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拘一格的教学思维和方法,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才是高效的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最新修订版】
[2]《高效课堂一本通》,金太阳教育研究院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