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是思维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升语文素养是人生阶段必不可缺的一环。然而语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获取的知识渠道有限,一般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语文知识,课外阅读较少。但课外阅读往往对语文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外阅读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本文首先阐述课外阅读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中的的现状,然后通过分析提出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外阅读资源;小学生;语文素养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师和学生更加重视语文应试技巧,喜欢套用模板来应对答题,忽视了课外阅读的作用。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单一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育方式,要有效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未来打下良好基础。
一、课外阅读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教育事业在进入21世纪以来蓬勃发展,对以往的教育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应试教育下,课外阅读往往浮于形式,与新课改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性地位的目标相违背,这是阻碍中小学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原因,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问题。
(一)重课外阅读的形式,轻阅读内容的理解
有些教师会在教室设置读书角,放置一些课外书籍。也会在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阅读学习任务。但其实这种效果很一般。首先学生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少,学生很少光顾读书角。其次由于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无法在课后闲暇时间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最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简单的阅读内容和知识,无法形成深刻的理解,这种形式上的课外阅读并不能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二)课外阅读时互动提问多,学生领悟少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老师们会让学生进行互动提问,然后解答。这种阅读方式其实也有巨大弊端。一、容易出现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现象,虽然学生互动氛围好,实则不能产生好的阅读效果。二、老师提问老师解答的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领悟的习惯,更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效果也不佳。
(三)课外阅读资源选择不合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有限
老师们往往不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源的选择。一些书籍的质量良莠不齐。比如一些漫画书就缺乏文学素材,多读无益,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太大作用。还有一些太深奥的读物会给小学生带来恐惧感,也不利于培养学习兴趣。而且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引入考试的技巧强调阅读中的标准答案,将课外阅读局限化、标准化,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使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大打折扣。
二、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平时写作与语言素材,还能扩大知识面,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促使学生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与人交流交往,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至关重要。
(一)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需要积极创设有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受到读书氛围的感染,充分调动其阅读积极性。
例如成立读书角、漂流书屋,有效利用学校的阅读资源,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二、讲好故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要学会用故事的魅力吸引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选择符合学生自己兴趣的书籍,防止出现被一种框架框死的现象。三、要增强学生信心,一定要表扬阅读进步的学生,表扬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还能利用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同学共同阅读。四、开设一些阅读活动,比如举办故事会,设置课外阅读比赛,让每个学生讲出自己近期阅读过的印象最深的故事与同学分享,既能丰富学生的词汇,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让老师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情况。
(二)将《大纲》中的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至课外阅读
教材阅读往往是学生放在第一位的,课外阅读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但老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进行充分利用,将教材阅读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至课外阅读。因为小学教材阅读往往选自文学名著老师,可以充分延展阅读中的人物事件,对其进行补充作为课外阅读的素材,吸引学生兴趣。
(三)教授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1.泛读法。对于中长篇文学名著要泛读,首先,小学生不具备精读的能力,其次,泛读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学以致用。例如一些名言名句,典故要学会正确场合正确使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要找到文章的主干,明确其主旨,对主题内容做深入了解。精读是阅读中很必要的方法,学会精读有利于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和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同时精读还有利于养成批注的好习惯,学会自己深入思考,这与新课改的要求不谋而合。
(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品尝阅读和进步的喜悦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学习与展示两者相辅相成,只有进行了有效的课外阅读,才能展示一个好的作品,展示的作品获得了大家称赞,又会激励学生继续进行课外阅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最终可以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1.以展促学,当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进行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动力和成就感。对于展示的优秀作品,老师要鼓励同学们摘抄优美语句进行品味欣赏,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
2.以讨激学,相互探讨,是学生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资料中获得更多知识的可行办法,文学没有标准答案,通过探讨后,每个人得出不同的见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了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3.以奖激学,对于阅读面广的学生和课外阅读表现良好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激励他们进行更多更好的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小学生普遍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而阅读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课外阅读内容对小学生的不同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就是要掌握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可行方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带领他们在阅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人文修养,从而起到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华强.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探究[J].中国教师,2017(S1):3.
[2]陈彦花.有效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提升中小学生语文素养[J].学周刊,2020(17):105-106.
[3]陈烨华.课外阅读兴趣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J].文学教育(下),2018(0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