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刘雪芹
[导读] 论文围绕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认为首先需要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营造亲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其次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还需要发挥阅读中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个体差异。
        摘要:论文围绕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认为首先需要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营造亲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其次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还需要发挥阅读中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个体差异。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亲子;个体差异
       
        阅读理解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更困扰着大部分的教师与学生,对于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于阅读文本的阅读兴趣持续下滑,这些现实问题阻碍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最终的效果验收。
        一、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营造亲子课外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大多发生在课余时间,而此时学生脱离了教师的掌控,其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会相对下滑,为此就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督促作用,甚至可以让家长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亲子课外阅读习惯。
        1.1创编校本化的亲子阅读图书
        当前图书市场当中的小学生图书数量多如牛毛,但是真正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的新颖图书却少之又少。出于个性化的发展要求及教育原则,建议小学生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及家长在亲子阅读当中的具体表现行为,对小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创编。这种创编应当保证以下三个原则的满足:一是五、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所在;二是强调故事性书籍当中的逻辑关系和情节承接;三是非故事性书籍则需要保障信息的准确、真实与全面。
        1.2创设轻松愉悦的亲子阅读环境
        亲子阅读环境的创设应当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着手:从软环境上来看的话,更加强调的是一种心理环境,也就是自由温馨和谐的环境氛围,带给小学生平静安宁的感受,从而使得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进行交流,并在这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作用之下,表达自己的情感、热爱上阅读;从硬环境上来看的话,既需要保证为小学生的亲子阅读活动创设更加健全的环境设备,无论是阅读的灯光、书桌,还是阅读的材料、绘本等等,都需要以小学生为中心,秉承着方便小学生取拿和阅读的基本原则。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面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五、六年级学生,应考虑到他们本身已经渐渐迈入了青春期,因此在心理上会存在着一定的逆反心理,且由于课业压力的越来越大,导致很多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都显著下滑。此时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课外阅读手段实施,让学生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将阅读成为放松身心和缓解压力的重要手段。
        2.1情境教学法令学生融入文本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外阅读文本中描绘的情景作为创设依据,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等辅助工具播放一些音乐和视频,也可播放一些图片和投影,通过这种外部环境的改造,使得学生更快速的融入到课本文本的情境当中。同时也可利用情境教学法完成进一步的延伸。


        例如在完成外部情境的构建以后,也可在情境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们结合课本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戏剧编制创造,根据课本内容进行仿写或续写,并根据仿写续写结果,安排角色分布和各个台词,以话剧的形式将最终的扩写内容表演出来,更有利于学生在情景演绎当中体悟整篇课文的思想内涵,这比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或反复的去描述课本的中心思想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更能够使得学生在这种设身处地的表演情境当中渐渐收获学习和领悟文本中心思想的自主阅读能力。
        2.2兴趣培育法令学生主动自发阅读
        阅读兴趣的培养说起来简单,但在实践中却遭遇着极大的阻碍,首先应克服的是学生对阅读的抵触心理。有些学生一看到大片大片的文字就感到十分头痛,因此不愿意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即便在教师的要求之下完成了阅读,那么阅读的效果也往往令人质疑,存在着读完就忘和读后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的尴尬问题。为此教师应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制定阅读小计划,将每学期必须要阅读的课外书目,平均安排到每一天,并且要求学生每天都在班级微信群内利用语音,说一说自己的阅读体悟,这种体悟不见得很多,有时候三两句话也可有时候是说一说在今天阅读当中记忆最深刻的一些片段,也可通过这种方式令学生渐渐意识到阅读并不是那么的困难,也将原本大本大本的阅读书籍拆解成为1~2页的每日阅读小计划。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个体差异
        俗话说,1000个读者心目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是指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社会阅历和情感体验也有所不同,被教师即便布置了同样一个文本作为课外阅读的任务,但是最终学生们的体会和感受必然也是大不相同的,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这是非常正常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意识到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和阅读理解作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们的思维被禁锢在标准答案之中,是为了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渐渐养成习惯,并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与抒发途径,甚至可以在课外阅读的活动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文字当中的温度和情感。所以当小学语文教师在验收课外阅读结果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们以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方式整理一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同样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将阅读结果和体会制作成为PPT等等多彩多样的课外阅读验收结果,才是对学生们个性彰显的最大鼓励。
        例如在阅读鲁迅先生所写的《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讨论,根据划分好的小组学生们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的学习和分析,并在小组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鼓励各小组成员说出自己在阅读以后的最真实感悟:有些学生会说自己非常羡慕作者和闰土之间的这种友谊情感;有些学生也会说在闰土身上看到了城里人没有的那种淳朴与可爱;也有一些学生会十分好奇长大以后闰土将会变成怎样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表现,通过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于同一文本的不同见解诉说出来,可更好的培育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也使得学生在阅读中渐渐学会了主动思考,摆脱了对教师和参考答案的盲目依赖性。
        四、结束语
        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增广见闻,更可以成为学生提高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此教师需要综合利用课上课下两个环境,依托家庭教育力量,实现亲子阅读,并在课上时间投放多元化的引导手段和教学策略,使学生自觉自发的进行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王具才.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学周刊,2020(17):99-100.
        [2]谢婕.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