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语文”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凌春梅
[导读]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
          内容摘要: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如何消除学生怕写作的不良现象?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达到“血肉丰满,情感归真”的境界?也就是说:如何使学生的习作激情充分燃烧起来呢?这是一个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从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教师        激情   个性化
一 、燃烧激情,激发兴趣
        学生对作文“心驰神往”是作文“血肉丰满,情感归真”的前提条件。所谓“心驰神往”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作文情感,引起学生的作文意向,使学生对写作文感到兴趣无穷,有一吐为快的冲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和爱好的动力,希望才能跨上成功的道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反映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激情呢?
         1.“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
        让学生把“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的过程,教师首先要降低习作要求,解除学生过重的心里负担,让学生明白写作其实就是用笔说话,心里怎么想就该怎么写,即“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其次,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写作氛围,要以亲切的教态进行教学,才能促使学生产生表情达意的欲望。记得有一次习作写《老师不在场时》,我故意迟到五分钟,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乱哄哄的教室马上安静下来。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轻松地问了一句:“刚才老师没来之前大家都干些什么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回答,怕说出来后被批评。我扫视一周后,目光停留在“包大胆”身上。“包大胆”只好慢吞吞地站起来说:“老师,对不起!刚我见您没来,就和同桌玩纸牌。”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很诚实,敢做敢当,很高兴你说了实话。”见我没有批评,“调皮蛋”站起来说:“老师,我刚才讲了一个笑话娱乐大家。”我紧跟一句:“看来你的笑话确实好笑,我在办公室都能听到你们开怀的笑声,说说你笑得怎么样?”这时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笑得肚子都疼了,有的说笑得流下了眼泪,有的说……在大家的口述中,刚才精彩的场面再次呈现于眼前,我见目的达到了便总结说:“看来老师不在场时发生了许多精彩的事,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真实地写下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习作的任务:《老师不在场时》。”此时此刻,同学们才恍惚大悟:原来老师故意迟到让大家酝酿写作素材的。由于扣击了学生的心弦,牵动了学生的情思,习作起来就真情流露,内容充实,令学生们“心驰神往”,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学生也轻轻松松地写出了一篇优秀的习作。由此可见,教学上只要打破框框,积极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就能无拘无束地说出最富有情趣、最有新意和闪着智慧光芒的独特感受。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我们清楚: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阅历和知识面是有限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对象,就很难进行抽象思维。一味地让学生模仿一些“名人”的作品,学生的作文也就有僵化的公式了,同时也僵死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因此,教师在组织作文教学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如录像、投影、实物、模型等),为学生设计和提供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从情景出发,从中体验,激发习作的欲望。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个令我感动的人》时,我利用录像播放了一幕幕抗洪救灾的情景及一些坚守岗位的劳模影片。惊心动魄的抗洪救灾场面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这样一来,习作就有了材料,学生就容易习作了。实践证明,多媒体电化教学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给以学生各方面的启迪,培养了他们的习作兴趣。所以,在习作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发挥电教的潜能。
        3.让“成功的喜悦”激发习作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的保持有赖于成功,兴趣和成功总是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习作,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学生感到最快乐的事,教师的鼓励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再创欲望。因此,在批改习作时,毫不吝啬地给学生加以肯定,相信下一次习作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结果。此外,还可以通过班内优秀习作展示园地调动起学生对写作结果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创作成功后的收获感,对自己写好文章充满信心,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
         二、以读为本,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闹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广泛涉猎读物
        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告诉我们,听得多就会写。“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阅读可分为书面阅读,屏幕阅读和网上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各类读物,养成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习惯,善于利用网络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坚持定向摘抄书报资料,坚持记读书笔记,养成多记等好习惯。
        网络阅读是当代写作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如能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是对青少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间接观察手段。如《新闻联播》、《环球》、《人与自然》,爱国主义影片展播、时事网站和教育网站等,对学生有益智、激情、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
         2.勤于动笔
        “实践出真知”,平时多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观察日记、周记、影视观后感等。由于无固定形式,学生可以在这块“自由地”里“一吐为快”,把自己奇异独特的想法写下来,把新颖有趣的事记下来,这样学生自我表现满足了,同时有利于积累材料,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写得多了,再不断总结经验,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作文是一个人心灵的产物,其心灵空间的大小决定了语言驰聘空间的大小。心灵原野越广阔,语言施展的舞台才会越大。反之,言语空间必定狭窄,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作文教学法的空间是不可限量的。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指导,给学生带来了写作的源泉,只有开发学生的个性表达潜能,才能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精彩习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