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名著阅读的融合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李沅芫
[导读] 学生的思维水平和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的主要考察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不光是督促学生学习课本内容,还要鼓励学生针对名著进行阅读。
        摘要:学生的思维水平和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的主要考察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不光是督促学生学习课本内容,还要鼓励学生针对名著进行阅读。在阅读名著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措辞与词汇量会自然而然地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在写作文时便可以信手拈来,占据一定的优势。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大量的名著之后,也能够更好的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在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当中,更容易找到重点,能够运用不同立场的思维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解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名著阅读;应用与探索
        引言:阅读名著不仅仅是让学生从中学习到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技能,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这些书籍之所以被称为名著,是因为它们可以很好的反映一个时代的特点,又或者是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某些诉求,作者用笔墨将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并加以修饰,最终形成了这些名垂青史的佳作。阅读名著也是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下形成一股清流,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洗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道路上指引正确的方向。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与名著阅读进行融合的相关措施进行阐述。
        一、目前高中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词汇匮乏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极少进行课外的阅读。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便会导致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较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词汇量不足,学生在回答阅读理解问题以及写作时无话可说,找不到对应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只是通过背作文模板生搬硬套是取得不了理想成绩的,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需要对思维进行拓展,将思维发散出去,还需要多读书多积累词汇。
2.看待事物角度单一,缺乏想象力
        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需要丰富的词汇量,还要求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将所见所想联系在一起,将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在脑中重现。学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不断地进行阅读,需要学着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只是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去思考,思维必然受到局限,当然也写不出见解独到思维深刻的文章。创新才能够让枯燥的文字变得活灵活现,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大放异彩、鹤立鸡群。那么则需要通过阅读名著来帮助学生进行改善,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写作以及阅读能力。
        二、将语文教学与名著阅读进行融合
        1.每周抽出时间进行阅读名著
        在高中阶段,语文的课程量较多,所占比重较大。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每周固定选择一节课作为阅读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名著进行阅读,让他们将文章中写的比较好的句子以及词语用纸和笔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评比,看一下谁记录的句子比较好,酌情给予一些小奖励。久而久之,通过这种形式的持续积累,学生从中受益匪浅,不仅能够积累优美的词汇,还可以升华学生的思想。在平日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当中慢下来仔细品读,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
2.有文有图,生动教学
        文字表达的意思可以用图片更具体的呈现出来。举一个例子,教师上课时,可以先将《三国志》的一小部分片段——“三顾茅庐”展示给同学们,对这段话进行仔细地品读。对刘关张请诸葛亮出山时的动作神态进行分析解读,以及文章当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对于人物刻画有着怎么样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自行的去想象。教师可以在网上搜寻南阳郡邓县隆中的照片,给学生们进行展示,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刘备关羽张飞的图片,给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名著的阅读过程当中。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格外迅速,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也是当下语文学习非常流行的一种方法。对于名著的阅读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上,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解。比如,我国伟大的四大名著都根据原作进行翻拍,变成了一种大众都乐于接受的形式——电视剧。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对名著进行阅读,可以采用观看电视剧的形式来进行。每次观看都需要写一份心得体会,用来记录自己对名著观看的心得体会以及对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这样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频繁的动笔记录也是在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这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以及对语文的学习效率,加大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为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结束语
        阅读名著是学生学好高中语文课程的捷径,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平日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深入的阅读,从而形成和发展有条理的语文学习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进行直观的思考,理解知识重点内容,把握住文章内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J].文学教育(上),2018(12):118-123.
        [2]李彬.例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名著阅读的融合[J].语文建设,2017(16):26-29.
        [3]臧其春.畅谈名著导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2):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