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书写,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阶段中,两项重要的基础性学习内容。同时,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初级启蒙性的阶段教学,如何在小学阶段对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做到有效的相互结合,并能够积极的适应现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就显得至为重要了。本文将针对当前我国小学阶段中语文教学的“读”与“写”存在的实际教学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就其在新课改下,如何能够更好形成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展开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有效策略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如:仿写、结合某事练笔、拓展练笔等都是“读写结合”的常用策略,它为学生构建了对话的平台,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1.模仿练笔。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模仿在教学中的价值。“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的延伸。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角度进行练习。
(1)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例如:宁可……也不……、是……是……还是……等。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的写作手法,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2)仿顺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例如课文《天安门广场》一课的方位顺序,我们教师可在教学本文后,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顺序,写写《我的家乡》、《美丽的校园》等。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首先,围绕中心句,指导学生赏析了每一段的词句。有了对这一节的研读,学生轻而易举地感悟到在这节中,作者采用了“先分后总”的写作方法。有了写法上的感悟,以及情境的体验,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园里的花,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写段练习,这样的仿写练习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2.拓展练笔。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拓展练笔比较适合他们。练笔的形式很多,有补白类的,包括补充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扩写类的,情感升华、主题提升类等。
(1)教材简略处的合理拓展。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如《包公审驴》中群众反应,看到包公打驴时人们会说什么,看到包公成功破案后人们的动作,神态怎么样,会说什么?从侧面反衬了包公的机制。又如人教版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去写描写父亲,而在废墟中等待父亲的儿子却描写得很少,可以让学生想象儿子在这36小时中都经历了什么,内心的挣扎以及对同伴的鼓励,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及人物的理解,还能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2)写推荐,课外读物走进来
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如:学习完《负荆请罪》,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个词语的来源;学习完《海伦.凯勒》就可以推荐学生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那么,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一是要找到读写结合的连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二是不要把每一次的习作练习看成只有作文要求的那点内容,应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把习作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桥,科学施练,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 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佳径,自觉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读写结合风光无限,能力素养提高显著”的成功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