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评分制在小学数学中高段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白莉
[导读]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摘要: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小组评分制指先把班级分成人数和实力基本均等的小组,选取有责任心的同学作为组长,老师根据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学习,纪律,素养等方面实时评分并通报,学生通过加分或扣分来修正自己学习方向和习惯。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他们学习。小组评分制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在老师,小组成员,以及自身的需要下,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动因,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最终实现“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
   小组评分制   小学数学中高段    新课程改革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师们为了在有限的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创设情境,精美的课件,小组合作等等,课堂上热火朝天,正窃窃暗喜之际,一回眸,调皮的同学正和周边的同伴聊着天,平常学习跟不上的同学正襟危坐,却双目无神......近十年的课改实践,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仍不能忽视,其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效的课堂需要高效的评价机制,需要学生自主自觉的自我管理。而小组就是学生自我学习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平台,小组评分机制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纪律管理,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综合量化,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下面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一下小组评分制在小学中高段数学课堂中起到的作用,和具体实施方案。
一、从学习知识方面来看,小组评分制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
        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已经培养了基本学习习惯,明确知道自己上课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自制力不强,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的意愿不强,而数学课堂,只老师的一言堂或满堂灌是起不到效果的,我们需要孩子们自己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探索的需要。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优等生,要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中等生,要明白解决方法的缘由(即算理);差等生,能懂多少是多少,但必须会解决问题。
        上课时,刚出示接触的知识,我们就抽选每组的优等生回答,优等生对问题解决后,请中等生解释,最后,练习则抽查差等生,这样,每个知识点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也完成了教学目的,且人人都有发光发热的机会,尽量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参与。
        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为例,抛出问题后,请每位同学自行思考,请好成绩同学说思路:沿高切割→平移,请中等成绩上台演示推导过程,并判断方法的可行性:平移后不改变图形的大小,且转换成为我们熟知的长方形面积,所以方法可行。

找出联系后,由优等生和中等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请差生说一说我们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并上台演示。这样,既保证他们有参与课堂的能力,又能让他们从中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
二、从上课纪律方面来看,小组评分制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
   小学中高段的孩子,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持久性有待加强,有时情不自禁的就违反了纪律,搞起了小动作,那这时,小组评分制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老师发现了,会扣分警示,同伴发现了,同组的,会及时制止,不同组的,会举报制止。为了小组的荣誉,这类同学会迅速的改正,并积极举手,想办法努力把扣掉的分挣回来。
    这样,你就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小明:“小红,小红,我们下课又去打乒乓球!”小红严肃地瞪他一眼:“莫说话,听讲!” 上课前,组长会自行的嘱咐做作业拖沓的组员:“你上课做作业快点,我们小组好上黑板写。”放学了,组长对组员会说:“你们今晚做作业盒子,记得拿个本子好打草稿,莫慌,挣不到前三名算了,争取得个100分,我们也可以加个30分。”......所以,我的课堂上,学生抢着发言,几乎无需干涉纪律。
三、从学生自身素养来看,小组评分制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
    实施小组评分机制四学期了,学生上课积极举手,勇于克服困难,作业完成保质保量,集体荣誉感很强,他们认真听,学得轻松,我也不需要把一个知识点重复的讲,基本实现了高效课堂。
四、小组评分制的具体实施细则:
    小组评分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回答问题,作业质量,课堂纪律三方面进行考评加分或扣分,如:每回答对一个问题,小组加十分,特别精彩的,加20分,对于新知识点和难题的探索,正确加30分,回答错不扣分也不加分。作业每一个满分加30分,不按时交作业扣30,不交作业扣50分。纪律方面:特别认真的,举手积极的小组视情况奖励10到30分。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的,每一次扣十分。分数一周一结算,奖勤罚懒。
五、小组评分制的奖惩办法:
        教师可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奖惩办法。
        以我班为例:我班共44人,分成了7组,每周奖励分数靠前的前四组,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小组,所有成员获得一张奖券和一张计算题单,第三名和第四名的小组,所有成员获得一张计算题单,第五、六、七名,相应获得4张,3张,2张计算题单,发给虽然小组排名靠后,但个人表现优异的同学。奖券可马上兑换自己感兴趣的文具,零食,小玩具等,也可累积兑换稍贵的奖品。没有获得题单的同学,需要自己抄写。
结束语: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给他们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会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小组评分制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相互监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习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与交流,师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龙源期刊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进程》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卓越课堂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