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教学要求中就有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详细说明。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不高,缺乏素材的积累,作文内容空洞单调,不少学生作文内容含糊不清,缺乏条理,对事件的表述缺乏逻辑。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提高知识的转换率,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作文;生本教育;教学;实施
1生本教育的含义
“生本教育”重点在“生本”二字,即以学生为根本。生本教育的提出与师本教育针锋相对,将学生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接受能力决定,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从依从者转变为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知识的接收率,而非教师的知识输出率。生本教育重点强调学生、学习、师生合作以及发挥学生的探索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正是从以上四个部分为切入点,从而区别于传统的作文教育。
2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不理解作文的基本格式
这一现象在三、四年级的学生群体中最为普遍。小学作文的文体以记叙文为主,旨在让学生完整地叙述一件事,作文要符合记叙文的三要素。许多学生存在表述内容残缺,有跳跃性,重点不突出,长篇大论的情况,写作文成了记流水账。学生对作文的基本格式认识不清。学生初次接触写作极易产生抵触心理,对写作流程缺乏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只重视作文的结构,不重视指导学生如何构思,拿到题目后应该如何去分析。这是目前语文作文教育所欠缺的,教师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作文问题。
2.2缺乏写作素材
学生的写作素材极度缺乏,对写作方式缺乏理解,同一个素材反复使用,在句式运用上还处于模仿的阶段,模仿自己写过的文章,模仿他人的文章,这种模仿势必导致作文内容的雷同。我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跑题作文,学生描写的事件与题目严重不符,这也是学生缺乏素材的积累所导致的。
2.3在作文中没有体现自己的想法
记叙文中不仅要有一个完整的事件,更要有学生对于这一件事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换言之,就是让学生对文章主旨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明白生活的道理。这是对文章内容的升华。这一部分也是学生感到难度最大的,很少有学生能够正确地提炼出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也缺乏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缺乏关系性。
2.4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
写作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高度概括,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大量优秀的素材以丰富其内容。许多小学生存在阅读量不足的现象,对素材缺乏收集积累。语文素材不仅仅是写作素材,还有名言警句、歇后语。通过摘抄,让学生收集优秀文章中优美的句子,通过背记将这些句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重视,在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上没有及时地提供指导意见。教师应让学生养成阅读他人优秀作品的习惯,这样才能够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
3生本教育理念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3.1及时解除学生的基本写作障碍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多会关注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根据多次写作的质量概括出每个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将同一类型问题的学生放在一起,在作文辅导课上重点辅导。写作反映出来的问题更多的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问题,在语文课堂上,针对班上同学的普遍问题,教师应当给予重视。例如错别字、句子不通顺,针对这种普遍情况,教师应当集中讲解,指导学生如何保证书写的正确性,让学生在下笔之前仔细斟酌。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也应当有针对性地总结。
对于跑题的学生重点强调审题,要求学生每一段内容都必须紧扣题意。学生的写作情况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幅度,通过统计,鼓励有进步的学生,用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改正错误。
3.2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生本教育的提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从而降低对写作的排斥心理。在作文题目的选择上控制难度,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让作文题目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历程。教师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作文中的优点,采用先表扬后教育的方法,让学生快乐地去纠正自己的问题。对文章中可取的地方予以全班展示,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标示,让学生私下订正,及时改正错误。采取学生习惯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更多地去演示如何写作。例如讲解完修辞手法后,教师一定要进行示范性造句,再由学生进行造句。通过这种方式让干瘪的理论充实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精读课程的学习上,让学生积极思考这样一篇文章自己应该怎样去写,对文章中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教师加强引导,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穿插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
3.3让学生学会观察、总结
生本教育模式的重点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更多的是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让写作不拘泥于写作本身,而是以写作为基石,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细节。让写作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而是通过室外教学,让学生观察花草树木,对某一特定的景象进行细节描写。通过这种片段式写作方法让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提高细节描绘的水平。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去观察,这也不失为积累素材的良好方式。
4生本教育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4.1写作练习围绕学生展开
从选题到观察,从写作到评价严格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在题目选择上紧贴生活,随后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最后统一时间进行写作,待写作完成后开展学生互评。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传阅,在阅读他人文章的同时,吸收文章中优美的地方,倡导学生之间相互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4.2注重课外阅读
教师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或作文指导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通过引用、仿写句子提高文章的可读性。教师每天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天阅读一篇作文,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并对自己阅读过的文章进行赏析。学生在借鉴他人的过程中也能够逐渐提升自己。
4.3通过作文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校内,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作文评比,对优秀作文予以张贴、展示,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对参赛作文进行严格的评审,分析学生作文中可取的地方,以良性竞争带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热情。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特定景象的细节进行描写,不用写完全篇,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即可。对于优秀作文由作者上台进行朗读,给学生展现自己风采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写好作文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的写作热情给予积极的引导。
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把学生摆放在中心位置,把握学生的心理,加强引导。在作文课上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外领略自然、社会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描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热情。广大教师要注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在小学作文课堂上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符合学生的学习速度与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更好地成长,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慧敏.注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J].吉林教育,2015(28).
[2]陈红梅.“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