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课改工作的开展,教师的教学模式同样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数学课程,教师除了需要保证学生们完成知识理论掌握之外,还要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开发创新型思维。为此,教师便需要做好研究工作,基于合作教学本身,并将问题探究形式融入进来,促使学生们的潜能得到挖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问题探究模式本身,开展小组合作的具体方法,并通过相关案例展开说明。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课程;问题探究;小组合作
引言:对于初中数学而言,为了能够合理应用小组教学模式,教师理应对学生的地位予以突出,之后再在方法层面予以研究。尤其是在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时,可以让学生们一同商量,进而提升教学体验。
一、合理展开小组创设
(一)基本概念分析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应用,首要工作便是对小组进行重新调整。如果教师只是采取随机的方式,不能保证小组的运用效率。为此,教师就需要充分把握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小组安排。诸如,在组内设置多个层次,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进入到小组之中,既有学优生,又有学困生。大家彼此相互帮助,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各个小组之间不能有太大的水平差别,应当保持在同一高度。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预习,对次日知识点大致有所理解,并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对应的任务[1]。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预习任务的设置,深入把握现有的教学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将多个不同的三角形呈现出来,以此对比,并对度数以及角的关系予以标注,让学生们计算哪组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学生们基于预习的知识理解,自主进行思考和判断,并与他人展开探究。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所区别,探讨的内容也并非完全一样,因此最终计算的结果也会存在差异。为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疑问,投入到之后的课程学习之中。一边聆听,一边思考,逐步解决之前存在的问题。依靠这种模式,学生们的思维水平便会得到有效提升,为其未来的个人发展提供了多方面帮助。
二、布置小组教学任务
(一)基本概念分析
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为了保证小组合作的效率有所提升,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对不同小组进行任务分配,让其通过实践的方式,完成练习,并在交流过程中加深记忆。不但能够提升合作水平,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所在,而且还能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这种合作探究,不但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做好了导入工作,同时对学生们的学习活动也能带来帮助。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基于教学内容本身,对问题进行安排,将全班学生分入到多个小组之中,让其共同探究,逐步提高知识应用水平。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对于“数据”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对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其自主进行合作探究。
诸如在处理“加权平均数”的时候,让小组学生对同组成员语文、数学以及英语三门课程的成绩进行记录,并按照1:2:3的比例,逐步完成加权平均数求解。由于不同学生的成绩有所不同,因此应用的数据也都完全不一样,最终计算的结果也会有着明显差异。在结果出现之后,大家相互核对,对出现错误的学生予以指正,告知其正确的处理方式。同时,每个人都要谈一谈自己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与他人分享,并聊一聊自己的解题思路。依靠这种模式,学生们的探究能力以及反思水平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能随之提高,进而使得学生们的知识应用水平可以达到更高层次[2]。
三、加强小组的交流合作
(一)基本概念分析
对小组合作教学来说,其重点内容便是小组成员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探究和交流。特别是在处理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知识点十分复杂的内容时,此类方法效果更是非常有效。针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学生由于所占角度有所不同,提出的观点各不相同。大家互相分享之后,便能提升问题认知的全面性,了解他人对同一问题的思考态度和个人想法。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依靠实践练习,对问题予以探究。教师在完成知识点讲解后,就可以直接布置测验题目。诸如,在黑板上画出多个摆放规则不同的正方形,并对其边长予以表示,之后以三个为基准,对其进行连接,最终演变为一张不规则图形。每三个图形之间,都会有空白存在,而且大小各不相同。而这些空白图案,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需要对这些空白三角形图案展开计算,把握其各个边长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验证,了解其是否满足勾股定理的基本要求。由于能够应用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学生的想法有所差异,自然也会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完成验证之后,彼此之间也能相互交换意见,相互分享自己的计算方式,并聆听他人的想法。此外,学生们在进行验证的时候,教师同样需要在整个班级之中来回移动,观察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了解其计算思路和个人想法。有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陷入到了困境,教师不能直接予以干涉,而需要通过合理引导,让其逐步转变思想,慢慢得出答案。依靠这种方式,学生们对于知识内容的认知便会得到提高,同时还能起到进一步巩固的效果,进而提升了学生们的整体水平[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数学知识的难度相对较高,许多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都会遇到困难,影响了思路的拓展。为此,教师便需要在方法层面展开研究。这其中,合作教学便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合理分组,让学生们根据同一个问题展开探究和交流,相互分享意见和观点,基于自身角度和思路的差异,提出的想法也都完全不一样。通过这种模式,学生们的学习体验便会得到有效增强,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也会随之提升。长此以往,学生们的整体能力就会达到更高层次,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习云.基于问题探究模式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探究[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0.
[2]张俊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6,000(012):110.
[3]余宏飞.基于小组合作形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