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黄升虹
[导读]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需求应该被教师所熟知,强化学生的智力发展成为了现代教育的理念之一。
        摘要: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需求应该被教师所熟知,强化学生的智力发展成为了现代教育的理念之一。现在小学生的数量变多,学生之间的素质差别越来越明显,数学学困生这一群体也就随之出现,他们学习能力弱,认知有一定障碍,学习水平普遍低于一般学生。被落实人人平等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学习机会,所以从学困生的成因来分析,找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改变策略是老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前言:
        相对于班级中的数学尖子生来说,学困生更应该受到老师的关注,因为这个群体的理解能力较为低下、学习能力不足,而且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敏感,很难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想要减少数学学困生这个团体的数量,就要对症下药,找到问题的根源。本文主要从小学教师的角度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且针对这部分原因找到相应的转化策略。
?
一、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教学方法和其他方面的原因
        教师所掌握的老师小学教育理念就是应试教学,无论学生有没有完全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都马不停蹄地向下进行讲授,没有跟学生进行沟通,以完全模板化的教学进度进行展示。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数学思维,没有建立起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友好的,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到后续知识的学习,问题也就会接踵而来。时间越长,这一部分脱离正常节奏的学生留下的疑问就会越多,而老师没有有针对性的辅导这部分学生,反而一直注意教学进度,课堂知识的容量也越来越大,所以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变大,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学习。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即使老师课堂讲解是生动鲜活的,但是通过观察一部分学困生发现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是死板的,不懂变通的,只是机械的记录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和习题,过于依赖老师课堂上的讲解,没有主动思考并汲取知识的能力,并且在课堂上容易走神,没有办法完全集中注意力。数学这门学科是有一定的架构性的,一旦缺乏某一部分知识,就很难在以后的学习中补回来,不断地重复无意义的学习必然会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最终成为学困生。
(三)家长督促的失误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小学这个认知模式形成的阶段,家长应该主动引导孩子去思考。而有的家长则会专注于课本上的习题,让孩子做大量的数学练习,给孩子请辅导老师,规定硬性的学习时间,而忽略了学习的兴趣。数学是抽象性的,除了在学校课堂中学习,家长应该在生活中主动引导孩子去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比如在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让孩子帮忙计算总共需要付多少钱,而不是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后一味地苛责,应该主动培养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改变策略
(一)改变课堂教学气氛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始终拘泥于过去的方法,应该适当创新,不是一味地串讲知识点,而是由易到难,尽量的削减学习难度,调整学习速度。教师要勇于脱离自己的舒适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提升感染力。

老师要试着改变过去死板的教学氛围,可以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速算比赛,分组讨论等,并且引导数学特困生参与到其中。可以在比赛过程中设立不同的分级奖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多利用现代化设备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形式辅助教学,创造多种情境,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生活中常见的情景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  在课堂上要“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个理念,要充分看到学生的潜能,而不是一味的灌输课本知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深入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用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解决出现的问题,对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及时指出,老师虚心改正。老师在课堂中也不应该一味地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们的学习成果,而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与他们一同讨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求。对于数学学困生更是如此,他们的心理较正常,学生要更脆弱,要多与他们沟通,如果不方便用言语表达,可以鼓励他们用文字的形式向老师提出问题。只有老师做到与学生平等、与学生做朋友,才能够真正的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将数学特困生逐渐拉出困难的圈子。
(三)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要摆正自己的姿态,不应该把自己当成引导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相处。要学习平衡学生学习和兴趣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并且对于他们提出的教学问题虚心听取,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不断改善。对于学困生要不断地鼓励,帮助他们跨越心理上的障碍,用行动来帮助他们度过学习上的难关。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鼓励学困生自主学习,挖掘他们的潜力,看到他们身上的长处并给予鼓励,逐步辅助他们树立数学学习上的信心。
(四)建立互帮小组学习模式
        数学特困生一般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可以在班级内部建立互助小组,两人或者是多人为一组,组内分配一定比例的优等生和数学特困生进行结对学习。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是比和成年人之间更多的,相仿年纪学生互助学习,可能会比老师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效果好。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学任务,让所有组员在规定时间内做完的,并且规定只有一个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全部完成才算成功,激发孩子的求圣域,引导各个组员之间相互帮助,让特困生也参与到这个集体中去,激发其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于数学特困生的成因,有方法的对其进行转化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使其正常成长的必要方法。因此,要全面地观察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且及时完善转化策略。

参考文献:
[1]梅明德.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J].华夏教师,2020(14):16-17.
[2]刘素萍.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4):37-38.
[3]吴龙.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C].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171-173.
[4]魏域欣,康健丽.培养兴趣,加强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