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管洪锋
[导读] 通过新课改的贯彻与实施,也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要求,高中物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还是表较大的,因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从而教学效果也是持续下降。
        摘要:通过新课改的贯彻与实施,也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要求,高中物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还是表较大的,因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从而教学效果也是持续下降。新课改当要求高中物理教学应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勇于实践的兴趣,培养物理学习思维,提高物理知识与生活常识的连接性,最终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自主探究
        新课改下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观念首先要革新,转变传统师生地位,以学生为学习主导,教师则充当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监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与正面中肯的教学反馈[1]。其次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提倡质疑、自主思考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科学态度,此外就是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普遍都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只要将这节课的知识讲完,作业布置下去就完成了教学工作,至于教学目标根本不够重视,这也是学生出现不爱学、学不上去、听不懂等问题的原因。教师需要去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而不是将所有的知识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因此新课改之下,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摆正自己作为思维引导者和学习促进者的身份,将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在物理实验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奥妙,这比教师讲授一千遍都有用。其次就是良好的课堂氛围也非常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平时易懂和幽默的语言,实时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听懂、理解知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兴趣是一切教学效果提升最快的关键因素,教学导入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这个问题情境应当要构建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之上,结合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亲和感和探知欲[2]。比如在教学“运动惯性原理”相关的物理知识的时候,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软件展示游乐场和星空的照片,然后向学生们提问: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就会回答他们的运动轨迹都是圆的,那么教师可以用“水流星”试验来增加对力的惯性的认识。让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来表演水流星,因为缺乏经验,学生可能第一次的时候不太成功,教师要给与鼓励和方法指导,从而获得试验结果。通过提问加实验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增进学习内动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探讨来培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懂得分享和互相帮助,增加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知识的消化[3]。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主,并且合理分配角色,比如组织者,汇总问题和观点的同学,最后代表发言的学会僧,从而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的互补作用。比如在讲到“平抛运动”原理的时候,涉及到的关于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垂直运动的位移以及速度等概念和公式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组成4-6人的小组,解释平抛运动射程与下落高度的关系。因为学生自主思考可能还欠缺一些思路,因此通过小徐合作探究就可以补充自己的理解短板,从而掌握到这些抽象的知识和概念。


         四、联系现实生活,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以挖掘到,比如力的作用、速度和加速度、大气压强等物理知识,物理知识虽然是抽象的,但是物理现象都是形象的,可以被学生们所感知到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隐藏的物理常识来贯穿进物理知识教学中,让形象的物理现象去解释抽象的物理知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亲切感,还会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到“大气压强”物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材质的衣钩引入课堂实验中,用两个塑料衣钩悬挂在衣钩上,用来模仿马德堡半球,请学生上台用力将塑料袋进行挤压,看他是否能够将衣钩拉开。但是学生明显是拉不开的。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结合本课的内容思考怎么可以将它们拉开。聪明的学生会比较快得出答案,就是将衣钩插一个小洞,将气体放出来,从而就可以将它们轻易的拉开。教师可以在进行提问,为什么放气以后就可以拉开呢,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就会明白了空气存在对封闭空间的压强。
         五、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将实验顺利进行作为开展的目标,为了确保能够获得相符合的试验结果,由教师设计好相应的实验步骤,准备好安全的试验器材,提前让学生掌握试验的流程和步骤,从而按部就班的进行物理实验,但是这样的试验开展方式根本无法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结果的欲望,碰到实验困难,也无法进行创造性和探索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因此缺乏了实验的自主性和积极性[4]。因此教师应当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创造性和时间能力。首先要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保证安全性的实验开展的基本条件,教师要当鼓励学生试着自主设计物理实验方案。比如在教学“电阻和电动势的关系”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即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对电池的电阻和电动势进行测定的时候,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测定方法,还有其他的测定方法和测定仪器么?现在一共有2节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0-10和0-500欧姆)、小灯泡,要求学生画出电路图,并且选择最佳的测定变阻器。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开动学生脑筋,激发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结语:
        新课改下要求高中物理教师革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师生地位,以学生为学习主导,教师则充当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勇于实践的兴趣,培养物理学习思维,提高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最终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忠.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20(11):157.
        [2]赵世明.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231-232.
        [3]马兵霞.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探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5):133-134.
        [4]罗忠明.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J]. 课程教育研究,2019(23):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