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初探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叶小璐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四基”的培养,除基于课堂教学本身引发的倾听、合作、体验,更需要有基于儿童视角与学生自主能力的作业体系训练与实践。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四基”的培养,除基于课堂教学本身引发的倾听、合作、体验,更需要有基于儿童视角与学生自主能力的作业体系训练与实践。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出不同的作业?笔者认为,应该结合班级学情,优化作业层次,在巩固练习中引导学生反思纠错,在预习作业中关注学生思考,复习作业可以依托网络智慧减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通过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四基、增强四能。数学教学应该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也就要求教师应为学生进行私人订制,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作为巩固学生学习效果重要手段,作业每天都会伴随着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常规。大多数老师都认为批改作业是重复机械地批量劳作,即使留下批阅的记号,甚至苦口婆心的讲解都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那么,如何才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数学作业得到相应的提高?如何才能让老师通过作业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从而有更过的精力研究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呢?笔者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方面:
一、在巩固性作业中引导学生反思纠错
        相同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与认知水平不尽相同。相同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学有余力,而有的则明显吃力。如果让他们完成相同的练习,则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和“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平常的巩固训练作业,主抓完成的质量,要想减少重复性的训练,决不能放松学生的反思纠错。不同的学生,同类题的错误原因也会不尽相同。例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二下册乘法时,对于作业中的59×199, 有三位学生的错误明显不同:有的将竖式或验算的格式弄错,有的连加法、乘加的计算都不会。此时,笔者用他们的作业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认真分析、找准错因,才能少犯错乃至不犯错。而且在练习或试卷讲评结束后,我也让学生将自己的错题整理在错题本上,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错误原因的深层思考,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出现,还可以在分析纠错中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动态。
二、在预习作业中关注学生思考体验
        预习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而预习作业的布置也考验着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那么,学生的预习作业怎样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呢?笔者在新课前让预习过的学生自己梳理核心问题,并进行甄选后让全班其他同学围绕核心问题进行预习。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部分学生切实尝到预习的益处,其他学生研究同伴提出的问题也格外卖力。在这样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并发现预习的价值。如果说假期完成预习作业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则重视学生通过听课前后作业的对比,找准更合适、更简单的解题方法。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学为例,部分学生在学习圆面积的基础上,基本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但是在预习作业“练一练”第2题中,有学生立刻就让圆周率参与计算,加重计算负担,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我在课上着重解决“求什么”和“怎么求”两个问题,让学生先用公式表示“求什么”,再将题目中的数据代入公式中,用含有π的式子表示结果,最后再计算出答案。此举不但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还让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学生在亲历后进行对比,更加意识到找准数学学习的方法重要,让每位学生都关注解决问题前的思考过程。
三、依托信息技术在复习作业中减负
        虽然减负已经实施多年,但是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无数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被大量的作业、试卷折腾得心力交瘁,教师上课订正试卷,下班批改试卷,学生也是围着试卷转,章节测试、综合测试、专题精练、名校真题等等,他们觉得只有最大程度地多见题型才能确保在小升初的测试中取得成功。既然如此,那么有没有比题海战术相对有效的方法或者措施呢?笔者在思考之后,尝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相关测试和分层作业相结合,效果比较理想。
        首先,在班级开展“我是命题小能手”的动员,要求学生先对所学的章节知识进行梳理,随后进行分类,包括基础题和拔高题。接着,示范如何编制题目和答案,要求一份试卷的答案由3-4位学生完成,即使是填空题、选择题也写出适当的解题过程。学生在命制好试题与答案之后,先通过QQ或者微信发给我,我会逐题核对并将结果反馈给出题者,以此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进行答疑解惑。而后由我整理出整份试卷的答案,通过班级网络学习平台发布给每位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批改,及时进行错误原因的分析,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圈出难题和易错处。在试卷订正的时候,教师只需要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且有些同学还可以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为其他同学给出相同问题的不同思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保持学生的兴趣,我们还还组织“我来找茬儿”的学习实践活动,故意在答案中发布2-3处小错误,学生寻找到错误后,及时反馈给我,并且陈述正确答案。如果找出的错误与修正的答案都准确,我则会通过班级网络学习平台发布改正后的答案,表扬成功的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格。当然也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业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转而关注学生“真问题”的研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四基”的培养,除基于课堂教学本身引发的倾听、合作、体验,更需要有基于儿童视角与学生自主能力的作业体系训练与实践,这样的实践充分尊重孩子自身的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感到厌烦,而是在享受数学、享受生活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发展技能,真正让每个学生感受到“ 数学有趣,趣做数学”。
        参考文献:
        [1]姜纪勇,张家文.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与评价初探[J].小学数学教育,2015(10):28-28.
        [2]楼华天.小学数学教学的分层作业布置方法[J].小学时代,2019(2):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