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是越来越常见,它可以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中的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课堂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微观层面,也是教育信息化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与根本体现。在电子书包的支持下,让教育信息化的新形态聚焦到课堂教学,让学生认同教学内容,从大班化教学走向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电子书包;小学数学;高效
一、电子书包的定义
电子书包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书包,它是一个软件结合硬件的无线教学平台,内含电子化课本、教辅及资源,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具备网络连接,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且能满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它不仅携带与使用方便,而且资源丰富。
二、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优越性
1. 提供即时数据反馈,有效提升课堂参与率。学生在互动教学软件上的操作结果可被教师实时掌握,让课堂做到人人参与。教师对答题效果不理想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
2. 题型多样,交互性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研学和小组互学。
3.电子书包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增强学习过程的创新性。
4.支持多元化教学评价,包括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
三、电子书包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
电子书包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得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泛。接下来笔者将从5个方面进行阐述。
1.新课导入:电子书包功能广泛,有很多适合导入环节的操作。以《认识钟表》为例,传统教法是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钟表实物,学生可以拨动钟面进行学习。但是由于学生较多,教师无法掌控每位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具也容易使学生分心,转移注意力。平板中的模拟钟面可以由教师端控制,实现即时锁屏与解锁功能,在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无法在平板上进行操作,能有效的把握课堂节奏。
笔者有幸上过一次《认识钟表》,我先通过教师端给出电子式钟表与指针式钟表,从钟面的分类可引出对指针式钟表的认识。接下来给出一个模拟指针式钟表的钟面,12个数字,两根指针,学生在平板上组装一个钟面,在线提交反馈,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学习更具科学性。
2.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探究活动是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掌握新知。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学生在平板的方格上画出长方形,标出长和宽,再由小组讨论怎样在方格上画出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利用方格能更直观的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的裁剪功能进行验证。
《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在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是通过学生经过“折一折”、“剪一剪”的方式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索,符合直观性原则和动手操作原则,但在剪纸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影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电子书包下的课堂和传统课堂都需要利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电子书包环境下教师可将几何画板课件发送至学生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动手验证。
3.试题设计:数学试题是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的考查, 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书包的试题设计形式多样,不同类型的试题可以不同程度的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快速便利地分层教学。
电子书包可以“在线组卷”,共有类别、题型、难度、知识点和范围五个维度。题型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和不定项选择,类别中包含课本习题、教辅题、易错题、压轴题、名校试题等,难度有容易、较易、一般、困难和特难5个维度,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筛选。电子书包在线组卷最大优势的在于教师可根据需要快速选择出合适的题目,大大节省了备课时选择题目的时间,提高了备课的效率,且试题库中试题属于各教师集思广益的成果,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4.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电子书包有许多师生互动,如点名、抢答、答题、屏幕广播、学生演示、文件分发等,或者通过实时分屏转播小组屏幕操作,掌握学生的探究学习与练习情况进行互动。电子书包中含有小组合作功能,通过小组合作,教师给予表现优秀的组或组员表扬,电子书包自动记录存档。学生小组可共同将讨论结果上传至教师端,教师可将学生上传的内容发送投影至大屏幕或者发送给每个学生端实现以电子书包为媒介的生生互动。
5.知识回顾与拓展:复习更要注重讲究施教策略,要将枯燥无味变为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由于电子书包功能的丰富多样,教师可采取新颖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复习,也可通过播放视频等进行数学文化的拓展,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中既要包括数学的结论, 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电子书包,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认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建构。
参考文献:
[1]黄永明,陈静安.数学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M].数学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马云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23-124.
[3]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4.
[4]高慧武.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生物技术世界,2015,01,15.
[5]刘文建.电子书包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9,22.
[6]张文兰,李喆,员阁,连云梅.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18-121.
[7]李卫平.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6.
[8]谢秀玲.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应用的优点[J]生活教育,20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