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教学和生活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发现以及解决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促使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大部分小学生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依旧处在初步开发阶段,如何促使生活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为了促使生活构成元素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应当对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通过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不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活元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分析
导言:
教育事业中的“生活元素”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务,像商品、建筑、家具 、电器、衣服、各种动物和赏心悦目的花草树木等,在小学数学工作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简单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渗透生活元素的重要意义,并从合理借助现代技术,加强课堂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来浅析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生活元素为数学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素材,数学教学也由于生活元素的高效融合而更 具有本质属性,小学数学教学当前的现状为学生缺乏较强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略强,对教学趣味性较为重视,通过日常生活中植物、水果等具象的事物表示数学符号,展现数学问题,易于小学生接受数学内容。数学并不是简单地研究自身这门学科,还必须使得数学思想及理论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从生活中取材,获取更多的精华,有利于丰富小学数学教 学的内容,使之更形象生动,抓住小学生这个阶段好奇心较强的特点,发挥其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数学品质,进而提升其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爱好,引进多元化的数学学科教学手段,进一步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学要提炼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精华部分、数学理论的描述形式,对于生活物态来说,现实生活中的色彩、结构等表象性的元素是数学基本表达形式的来源,并构成数学表达形式的主要内容;物态组合包含的动态形式、静态具象、平面形态等能为小学数学提供多元化的表达形式和描述手段,同时,事物的动态变化能使得数学形式更为灵活化,充实数学元素。
2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主要是为了初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锻炼其优秀的思维能力。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有多数教师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增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该教学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1 依照课本内容挑选教学中所需要的生活元素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同时特别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们会根据课本内容来挑选适合本堂课的生活元素。在学习厘米、分米的换算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测量身高来进行比对,让学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100厘米与80厘米的区别。对长度这一概念有着明确的感知。同时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也可以激发学生们之间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同时这样的课堂活动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集中性,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2 积极利用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会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元素来进行知识的理解。比如说针对于学习时、分、秒的知识,教师会引用钟表进行讲授。针对于三者之间的换算,单纯的讲解可能并不够直观,利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元素——时钟,学生们就会对这一概念有了清晰的理解。因为时钟是每个家庭里必备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让小学数学教师的授课变得简单清晰明了,让学生也能够尽可能地理解学习的知识,提升了个人的学习兴趣。这也是目前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讲课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3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3.1 生活元素的选择应当与课本内容息息相关
生活元素的选择需要和课堂内容相关,如果生活元素的选择出现了不合理的状况,很容易造成教学目标不达标的结果。这样的话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打消。例如:教师们在针对人民币这一课程的讲述中,主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三者之间的换算。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吸纳该单元知识,教师可以设置情景帮助学生尽快的进行掌握。例如,联系日常实际,可以设置超市内买卖的场景(根据学生生活情况不同,针对于农村的学生可以设置菜市场为场景)班级内学生可以轮番扮演收银员与顾客的角色进行结账。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的认识到一角,五角,一元等人民币的概念。同时在互联网社会中,多数家长使用微信,支付宝进行结账,这些情景设置也是家长们难以传授给孩子的。因此,该情景的设置有助于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对书本中的知识有着完整的理解,同时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因此,选对适合该课堂的生活元素很是重要。
3.2 教学中应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中生活元素相结合
数学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逐渐以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想问题,进而利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麻烦。举例来说: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认识物体”这一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小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会进行积极性思考的,因此学生们都会认真积极的进行考量。自己说出的答案往往都会印象比较深刻。同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应事先准备好学生可能出现的物品,长方体的粉笔盒,球形的足球。通过实际的接触与观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了解到物体各自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将知识与生活元素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尽快的了解自己应学习的知识。而且在学习之后,在生活中学生们看到与之相关的物体,也可以自然而然的想到之前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同时也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3.3 课后作业应与生活元素紧密连接
数学是生活的产生品。因此随着知识的掌握与进步,数学知识应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的知识最为基础,在生活中基本均可找到原型。作为教师,应教导学生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应当尽可能地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不能仅仅是死读书。但是上课时间毕竟有限,更多的时间都是在课后进行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将课堂上的优秀习惯进行延续。只有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亲自体验到了生活元素的作用,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之后的学习。因此,课后的延伸实践性教学对小学数学这一学科很有必要。同时,还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教师在选择教学中的生活元素之时,应当与日常生活相接轨,多数低年级的学生与农村来的学生对常见量的理解稍有欠缺,教师应当在这一方面多加用心,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4 结论
小学数学中生活元素的应用,取决于数学教学对生活的特殊要求,同时也受到小学数学教学条件的限制。因而,教师应巧用生活资源、生活元素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会运用生活常识来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朝晖.浅析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7(07):148.
[2]张晋水.浅析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祖国,2017(07):1245.
[3]张丹.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