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粉笔和教科书早已不能适应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需求,自制教具教学应运而生。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采用自制教具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课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自制教具教学法,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制教具;运用
导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自制教具作为一种特点鲜明的辅助教学工具,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简单便捷;第二,制作方便;第三,可以促进小学生抽象知识的理解。在具体的课堂行中自制教具的合理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进行重难点教学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为小学数学课堂服务。同时引导小学生参与教具的制作过程,可以使抽象晦涩的概念和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和理解。还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主要体现在提升小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
1 自制教具的特点
自制教具的特点与其制作目的直接相关。
其一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传统上,自制教具多是应急就章, 以弥补教学器具不足,但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自制教具多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等而制作,以便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就学生角度而言,学生自制教具会扩大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教具的机会,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
其二是很强的灵活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制教具的使用同样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它可以紧密贴合教学实际,从教具的设计、制作、拆卸、组装等更为方便,并可观察、触 摸、实验、重复,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具直观性和可体验性。二是它还可以有更为切和课题的更多的表达方式,以适应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多样的需求。如在教学“观 察物体”一节时,尽管学校教具室提供了足够的长方体供全班学生学习使用,但在识记长方体的面与棱时 总有学生记不住,怎么办?发动学生想办法,立即就有学生指出,文具盒、橡皮、饮料盒、一些食品的包装盒等都是长方体。在学生需要时,这些原本不是教具的东西全部承担了教具 的功能。这就是教具使用的灵活性。
其三是自制教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自制教具多因临时所需而作,因而其更具有“因时而宜,因人而宜,因地制宜”的特点。例如,让一名教师在课上临时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立即使用就有些强人所难,而自制教具则可以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临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制作所需教具或改善已有教具的不足,解决某一问题或突出某一教学要点,来达成应有的教学效果 。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要关键是兴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有利条件。若小学数学教师因注重课堂讲解与课后练习而忽略了的学生智力成长,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厌学心理。 针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旁协助学生制作教具,并亲自操作示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达到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例如算盘教具的制作,小学数学教师可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预先准备好“目”字结 构的框架及二十颗算珠,具体操作步骤 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把20颗算珠按份儿均匀分配成A、B、c、D四个小组,A组涂抹上红色,B组涂抹上黄色,C 组涂抹上蓝色,D组涂抹上绿色;②取出“目”字结构的框架,在中上方横梁上穿进A组算珠和B组算珠,在中下方横梁上穿进c组算珠和D组算珠;③待装置完成后,加以紧固,这样有利于增加算盘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教具的制作均需要教师做好全面的预先准备工作,包括胶水、剪刀、尺子、彩笔、裁刀、复印纸和彩色卡纸等,同时也可以适当运用彩色即时贴的边角残料。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预先准备工作,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展开自制教具活动。
3 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沟通协作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实施自制教具教学法,除了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展开自制教具活动时,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数学的奥妙,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加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旁引导学生对教具进行设计和制作,以便其潜在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并通过其自身努力与思考有效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与个人水平不同,所以教具制作的最终效果也有所不同,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旁鼓励学生与其他同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并提出相应意见指导其顺利完成整个作品的制作,注意不得出现嘲笑与失望情况。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具制作活动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而且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方位锻炼,进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所有学生合理划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学生采用 6块大小相同颜色不一的正方形硬纸板制作正方体教具,另一组学生则在全方位观察正方体实物的情况下,于A4白纸描绘正方体的相应展开面,并加以制作,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达到各方面能力共同发展的目的。
4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实际教学效果
为了与现代化教学相适应,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教学方法,改进教具制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原创水平,促进其不断向前发展。由于小学数学的章节和内容十分丰富,所以教师与学生在展开自制教具活动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相互讨论、相互研究和相互分析工作。为教学服务是自制教具的主要目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具的制作应符合教学大纲与简单易行原则,尽量不要复杂化和专业化。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敏锐的观察力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和 体验生活,以推动数学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5 使用自制教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潜质
对小学数学课堂而言,自制教具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得到较高的教学成果,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小学生而言,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在接触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课堂的参与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自制教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和求知欲,为学生今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都相应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例如,在“三角形”和“正方形”认识和面积计算过程中,结合相应的自制教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使用纸板或者其他材料制作不同形状的简单图形,像三角形和正方形。让学生体会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结构特点以及面积计算的方式,通过和教材的对比来得出直观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图形制作过程中,小学生使用自制教具来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而取之于以学生自我能力培育、合作探索学习为主的新颖教学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小学教师的机械传授,更是突出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课堂变革意义非凡,影响力势必不容小觑。
6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制作教具,可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强化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多开发教具,发挥教具的优势,推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孙瑞华.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123.
[2]戴勤章.例谈自制教具设计理念及其实践创新行为[J].考试:综合版 ,2011(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