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思考的过程,如果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引发学生积极分析和思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格外注重运用问题导学法,如依据教学内容导入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答案,以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合作探究,使其在相互合作中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
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并且对学习、探究知识不感兴趣。基于此,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问题导学法,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问题,根据不同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相互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提问和解决问题感兴趣以后也会主动探究、分析、思考、归纳、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一)课前导入问题
近几年,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起来,主要在于问题的提出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明确提问的作用和意义后,需要科学应用问题导学法。首先,教师在讲解新知识之前,要注重课前导入问题,结合新知识点提问,并为学生预留几分钟的思考时间。学生在认真分析后,会带着问题思考教学内容,其在深入思考中也会积极探究数学概念、定理、定义。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预习新知识,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仅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分析问题和知识,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分析能力,同时在问题提出后,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加专注地思考,其在思考过程中总结答案,进而主动举手回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而教师则在引导学生依次回答后,要结合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补充,并详细讲解答案,从而使学生快速理解新知识点,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扎实地掌握教学内容。可见,教师课前导入问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提问
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积极运用问题导学法,并结合课本内容提问,在导入问题后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四到五人,引导各组学生举手抢答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氛围,消除了学生的厌烦感,从而使学生不再感觉数学课枯燥乏味,而是对举手抢答非常感兴趣。学生在抢答的过程中也会积极分析、思考问题,并认真归纳答案、踊跃回答,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按照学生举手的先后顺序依次引导学生回答,并讲明规则:正确答案的得分,答错不加分,获取最高分数的一组即为胜出。各组学生为了获胜,主动探究知识内容,有效总结答案,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归纳,既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归纳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头脑灵活,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不断提高,并养成独立自主分析、思考的习惯,学生在日后学习中也会自觉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势必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三)分层提问,激发全体学生求知欲
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结合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将问题导学法引入到教学中,并且在实际运用中要根据学生的成绩划分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由简到难地进行提问,能够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对解决问题充满自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积极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如果提出的问题难度大,会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解决,导致学生对解决问题失去信心和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之前,应先了解全体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明确学生间的差异性以后,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命名为ABC,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多个难度较大的问题,而对于BC层次的学生则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不仅做到分层提问,还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带着问题思考数学知识,其在深思过后总结答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问时要重视分层提问,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互相提问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接受知识,很难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对于此种情况,教师要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应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根据教材内容提问,或者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引导各组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相互提问,要求学生互相提问后,给对方时间思考,以有效解决问题。
(五)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总结答案,并举手说出答案。学生在明确要求后,认真分析答案,且其在深入分析后,也会主动带着问题思考数学知识。如,学生了解到,在观看多媒体的过程中应先分析问题,然后思考数学知识,并在深思后概括答案,进而主动举手。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多媒体呈现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也会主动带着问题思考教材中的知识点,并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用法和数学定理的含义,进而归纳答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总结能力。此外,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问题后,能够成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结语
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高度重视提问,并立足于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同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以调动学生去主动分析问题、合作探究知识、分析知识点,同时共同探究获得答案,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见,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十分有利,从而实现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快速提高,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涛.通过问题导学法,优化高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9(16):87.
[2]吴奇芳.借助问题导学法促进高中数学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9(3):69.
[3]李春杰.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