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育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课堂、吸纳数学知识在教材的编写中增加了数学活动板块。数学活动板块的创设,通过直观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但是数学活动在课堂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中数学活动板块的应用展开论述,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意义,接着分析当前数学初中数学活动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活动板块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活动;方法对策;教学方法;
引言:数学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开展具有思维性、教育性、创造性的主题活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数学活动板块可以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促进教师教学,同时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一.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曾有学者指出,儿童认识事物是从动手实践开始的实践活动,是儿童获取信息资源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生同样也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真正的理解,把握数学的本质规律。学生在初中数学活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动手操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可以获得数学知识,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到其本质含义。学生分析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右脑开发,有利于学生提高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2.有利于实现多元智能教学
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和评价人类能力的面貌,每个人的学习强项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智能强项。教师开展数学活动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均等的机会进行数学活动的参与,这样可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有利于实现多元智能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在数学活动课台上表现突出,动手能力和其他学生旗鼓相当,这就是多元智能教学的最好说明。
二.当前数学初中数学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注重数学活动课堂的开展
在初中数学课堂部分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解题方法的传授,而忽略了数学活动课堂的开展。他们认为,在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中考,学习成绩就是最关键的部分,开展数学活动课堂可能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数学活动中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思考,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教师的这种思想观点是错误的,他们没有正确的意识到数学活动课堂的重要性,为了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改善,教师应该及时摒弃这种传统观念。
2.数学活动课堂的开展缺乏有序性
教师开展数学活动课堂,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进行活动操作,课堂的主体就由教师转化成了学生。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交流探讨以及动手实践,这样很容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吵杂的现象。另外,由于课堂学生较多,学生对活动的过程不是很了解,因此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顺利进行,有的学生趁老师指导其他学生就偏离数学活动,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数学课堂活动有序性方面仍待加强。
3.教师数学活动设计不够精细
由于教师缺乏数学活动教学的经验,在设计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活动没有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本教材开展活动,活动环节不够明确等现象。这也影响了数学活动课堂的效果,让数学活动课变成了数学教学课堂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三.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活动板块应用的对策
数学活动课堂的应用,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在实际数学教学课堂中该怎么推动数学活动板块的应用呢?以下是几点对策:
1.开展动手操作型的数学活动课堂
在数学活动课程中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数学知识,同时使得枯燥无味的知识增添趣味,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例如:教师在教学九年级上册《折纸与证明问题》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时候可以将学生分组,给每个小组分配长方形纸片、剪刀、刻度尺等工具。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明理由为什么所折的图形是最大的正方形。学生们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在操作结束后教师邀请几个学生说明小组的动手操作实践过程,接着教师再展开具体的“证明”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实践中体会到数学课堂的乐趣,同时也对证明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
2.开展故事情境型的数学活动课堂
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这是学生的一个特性。教师在数学活动课堂中应该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为学生开展故事情境型的数学活动课堂,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线段和的最值问题》的时候。教师在最值问题上,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将军行”的故事情境。老师可以从古时军人从军生活出发,让学生探究“将军饮马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数学课堂俨然变成了一次特殊的旅行。开始之际,老师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将军饮马”问题,承上启下。之后,基于这一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推理与变式,带领学生开拓创新,挑战自我。老师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借助几何画板,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提出“化规”思想,点出本节课围绕的中心——“将军饮马”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相信这节课学生们和教师们都会各有收获。
3.教师积极收集生活素材开展数学活动课堂
知识源于生活,而最后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教学课堂是应该从课本出发进行深度的剖析,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数学知识,收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素材,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活动课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材中出现这样的案例:香皂5厘米、4厘米,一箱香皂一共20块,请你为这款香皂设计一种包装盒,使得包装盒所用的材料尽量少。教师在看到这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发现编者是希望以此作为引例,让学生沿着这个知识走进数学课堂,去拓展更广阔的数学学习天地。教师可以围绕编者的目的并且根据这个案例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知识拓展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超市了解各种香皂盒的包装,并思考其包装和形状的合理性,有能力的同学带一些包装盒的实物到课堂上。在正式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同学带来的包装盒,并让学生观察分析,接着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我现在有两盒香皂和他们的长宽高分别是14厘米、5厘米、4厘米,下面同学们想想看要把两盒香皂刚好放进去,要想材料最少该怎么设计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呢,画出你们所设计的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去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包装盒,学生对包装盒有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教师通过提问设计很好地丰富了教材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开展数学活动,发挥数学活动板块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泽健.微课在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应用分析——以平湖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初中数学活动课“几何探究”板块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111+113.
[2]王雪. 有效开展小班化初中数学活动教学的案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陈骁萌. 初中“数学活动”板块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杨玉球. 关于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5]顾广林.初中数学活动板块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10):19-21.
[6]张胜利. 数学概念的教科书呈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