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地位。素质教育不仅包括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涵盖了学生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于一些事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传承下来的,其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还涵盖了很多德育资源。因此,教师们要努力的发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并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将其加入到小学德育中。
【关键词】小学教育; 德育; 传统文化; 措施
引言: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回顾我国的历史长河不难发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囊括了丰富的德育教材。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阶段,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受过的教育比较有限,在这个时候加强德育教育,更有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就可以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并热爱、主动的传播传统文化。在老师授课时,要积极的向同学们普及传统文化的知识与内涵,让他们能够在点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
一、我国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发展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感受到世界各地的文化风采、潮流所向。但事物都是具有双面性的,这些各式各样的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中,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现在,有不少小学生都受到了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事物受到人们的追捧,这不仅让我国的传统处于窘迫的环境,也在加深着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的矛盾。
其实,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并且也对此展开了很多相应的活动。比如,有很多的学校已经向学生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公开课、欣赏经典作品等活动,呼吁学生和老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这些活动的质量都不能够达到人们所期盼的目的。其中的原因不仅是老师的能力不够,还与学生的主动性不足、教学模式老套有关。
通过分析当前多个方面对于传统文化的不利影响,可以明白改善这一现状刻不容缓。
二、在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进行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老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道德和文学素养能够得到提高,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还体现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理想状态。
2.1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瑰宝,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及时的改正自己对于事物的错误认知,纠正自己在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中的不良癖好,提升自己的多方面素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他需要老师在德育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为媒介,帮助学生真正的认清传统、树立三观,真正的实现德育教学。
2.2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方法
在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在当代为什么要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帮助他们找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改变自己的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在德育教学时,找到与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的传统文化知识,努力做到“对症下药”,进一步推动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中的措施
3.1依靠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德育教学内容
在当前大多数的小学德育活动中,有很多的老师都会依靠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中的资料进行小学生德育教学活动。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课本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如果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思想品德课本中的内容,就会把学生放在一个框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思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学校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要密切关注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意义,积极地将其带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丰富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在这个方面湖北省民族中小学的数学老师就做的很好,充分的利用了小学数学学科中的知识特点,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功的带进了校园当中。首先,他把小学的数学课堂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当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过程中加强了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中感受数学的内涵。其次,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挖掘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利用这些资料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老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产生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严以律己,为学生做榜样。
老师可以以民族中小学为范例,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传统文化的内容去丰富德育教学。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讲到《比例的意义》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周建筑的比例和结构。然后再让学生看书中所展现的国旗图片,通过观察图片以及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能够从内心里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产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2通过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传播中华文化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人都处于喜欢聚在一起玩的年纪,并且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于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比较感兴趣。而社团活动正是利用了学生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们能够在一起玩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华师实验小学就将以社团活动为基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在了德育教学过程中。该小学创建了班内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社团活动供学生们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团体。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在此获取巨大的成就感。在社团中,学生可以与其他成员一起吸收传统文化带来的益处,在学习中完善自己,在互动中改善自己。
老师可以以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中的《轴对称》为例,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比如剪纸作品、脸谱、传统建筑等。除此之外,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把同学们聚在一起做剪纸,并展示成品。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轴对称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
3.3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传播传统文化
互联网平台传播信息的速度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当然要合理的运用这一平台,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在小学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平台上的信息资料,还要熟练的掌握这种技术以求早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标准。与此同时,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同时,要积极的探索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教学方法,以便能够高效的利用互联网上的平台资源。学校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平台,让学生们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加与全校同学共同探讨文化的机会,让他们能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时代在不停的发展,老师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疲惫感,不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接收。这时就需要老师学习互联网技术,用更先进、更时髦的方法去诠释传统文化的含义。在不改变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引导更多的学生去主动的传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感。
【结束语】小学生身上的可塑性是让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关键。凭借课本内容的教学、老师的引导、团体活动的促进以及互联网平台的资源都能够很好的发扬传统文化。但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方法并不止于此。想要促进传统文化的再发展,不仅要依靠学校的力量,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应该使用自己的办法,加强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只有这样凭借自身的感受与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承担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增彦.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中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238-239.
[2]陈丽旭.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程的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9(24):124-125.
[3]韩旭.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