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对学生道德、思想及政治进行全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提升自身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促进其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为此,本文就简单探究了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性教学;策略
引言:“国无德则不兴,人无德则不立”,如今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落实这一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学校德育教学是重要的承载主体,所以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当前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策略,科学设计德育教学课程内容,以此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受升学制度的影响,许多小学都未能真正重视德育教学工作,存在轻德重智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单一,未能对课程进行创新,更没有考虑到时代变迁给德育教学工作带来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教学的高效开展[1]。
2.教学方式不灵活
从当前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中可以发现,还有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实质,忽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教育需求,缺乏对情感体验的重视,使得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较低,在长时间的被动学习状态下,德育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是太理想。
3.缺乏实践性
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说教为主,很少有实践性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是比较困难的,是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在德育教育的最佳模式,应该是通过多维度的道德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使其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得到体验,进而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内化。
二、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高低,对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学校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养,积极拓宽培训渠道,一方面要引导教师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育人责任,另一方面则是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理论素养,使其可以针对小学德育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教学内容等进行深入研讨,提高教学技能;其次,要引导教师加强师德建设,通过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平来影响与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2]。
2.明确德育教学目标
新形势下,若想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就必须先明确学校德育教学目标。首先,要立足于学校教育实际,充分挖掘与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其次,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结合家校、社会共育的原则,积极创设德育教育新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的德育目标;最后,应准确把握德育课程实施的本质,提高课程教育的真正效能。
3.提高教学模式灵活性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尊重其道德认识水平,并基于此积极创新德育方法。具体来说,要结合学生的人格特征、学习能力差异以及个性差异等,合理选择教学的内容,构建科学、完善的德育教学体系。并且,要保证师生关系的融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德育教学工作水平地提高。
4.积极采取多样化的德育教学方式
以往的小学德育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较为被动,甚至有许多学生对此存在厌烦的负面情绪。所以,要想改善当前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教师需要加强对德育教学的重视,并积极采取多样化的德育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其自觉、主动参与到德育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德育教学中融入生活实践,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述一些优秀的先进事迹,如孟佩杰、郭明义等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对德育的认识[3]。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让小学生可以在这些身边小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5.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及日常行为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尤其是针对平时经常犯错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深度理解与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此外,可以在德育教学中融入理想教育,通过有效地引导措施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结束语:综上所述,德育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和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线教师应根据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德育教学措施,确保德育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遇芳.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8).
[2]章智.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 5(35):390-391+394.
[3]彭莲.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实施策略探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