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课已经不再是教育界陌生的话题,微课近年来备受关注,已经在多个学科结合其学科特点形成了特定的教育体系,对于数学来说,微课能够展示直观的数量关系,深入的体现出数学定理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由来,感叹数学的奇妙,在微课视域下,能够带领学生创新数学思考观点,从不同的视角去分辨数学,观察数学,理解数学,教师应合理并巧妙的利用微课,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式。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巧妙运用
引言:小学数学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并在数学的互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感知能力、创新思考与逻辑思维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求知心态,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参与互动,这些教学的目的均能够在微课中体现,短时间的带领学生徜徉数学世界,长时间的引导学生摸索数学规律,教师只要合理的利用微课,清楚微课的使用特点,并将微课的功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就能够构建和谐的课堂空间,打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让数学教学更加轻松。
1.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特点
1.1整合零碎信息
我们都知道数学需要整理知识,整合信息,将各大知识点融合起来构建逻辑空间,教师普遍上已经形成了逻辑框架,但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的基础不够扎实,很难真正将数学的问题融会贯通,微课打破了各个知识之间的壁垒,学生完全可以在微课下形成统筹的数学意识,将数学问题彻底的融合,任何的知识在微课的形式下,只要巧妙的衔接,都能够体现出其中的差异化与相似点,让学生在面对陌生的新知识时也不会胆怯。
1.2突出重点信息
微课可以突出数学的重点内容,本身微课的时间就很少,课堂上五分钟的微课视频里,不可能再去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很多微课资料都是紧扣数学的主题,同时又能够展现出数学魅力的,教师应利用好这几分钟的时间,不要拖延微课的时间,也应延伸微课带来的愉悦感,让学生始终在这种轻松乐活的场景下互动。
2.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2.1结合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微课资源
微课应与数学的重点信息关联起来,凸显出重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尽快化解疑难杂问,走进数学空间感知数学内涵。
如教学“分类与整理”,是将数学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一个过程,教师如果直接提出整理问题,学生们会觉得自己难以完成任务,反而结合重点的分类、整理信息,创造愉快的情境,利用微课布置一个“森林勤劳比拼”场景,让学生们分为老虎组、狮子组、海豚组……学生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物冠名分组,比一比哪一组整理的又快又好,如森林里要开联欢会,老虎大王买了很多的气球,各种颜色和大小的气球混合在一起,想要把气球分类放好,看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微课的屏幕中展示这些故事情境,简单的介绍故事概况,然后展示气球图片,分成1/2/3/4等几个混合的小堆,学生们上台前用手指,教师用鼠标来挪动,或者也可以在微课中展示,让每个气球都标好号码,学生们在作业本上填写各个分类的号码,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准备一些实际的气球教具,发给各个小组,微课的图片中同样有这些气球,学生们整理完以后与微课中混乱的气球图片进行对比,看到自己整理的那么有规律,油然而生对数学的探究信心。
2.2组织自主探究,有效丰富微课资源
微课渗透到数学的情境中,可转化学生的思维习惯,让学生从被动状态逐渐转化为主动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数学讨论。如教学“面积” 时,教师在微课中展示一个数学实验:熊大和熊二分别向一个透明的箱子里倒玉米粒,一个箱子比较大,一个箱子比较小,他们的速度一样快,问谁先倒满呢?学生们很快就能够猜出答案,然后教师再提问,为什么1号箱子容易倒满,学生们回答:“箱子小”,教师这时候问:“箱子的什么小?”就引出了面积问题,而后把玉米箱子单拿出来拆分详解,让学生观察封闭箱子和拆分箱子的图形状态等,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对比,观察桌椅等,展开有关面积的思索。
2.3开展小组合作,充分结合微课资源
小组合作是数学常用的一种形式,当前合作的展开,可以借助微课的平台来实现,如教学“条形统计图”,信息相对比较抽象,在黑板上,或者图纸上勾勒都较为浪费时间,可在微课中建立统计图并进行不同区域的涂色,让数字、图形、条形相对比,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与应用优势,学生们可以结合微课展示的信息,合作完成统计图的勾画,简单的制作天气统计图等,激发学生的数学好奇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与微课的融合,可促使学生尽快进入数学的探究状态,教师应充分的利用微课,合理构建课程模式,采取更为愉悦有效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微课的平台建设素质教育空间,打造素质教育模块。
参考文献:
[1]王新乙.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2.
[2]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