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薛国平
[导读] 传统武术作为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具有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承担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摘要:传统武术作为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具有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承担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客观存在的前提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等对不同的武术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旨在梳理传统武术教学方法与新型武术教学方法在初中武术教学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以期为今后学校武术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武术体育教学现状
引言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在立德树人、强健体魄、完善人格以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武术一直以来都是学校重要的体育项目之一,2015年教育部将武术列为七大重点扶持项目之一。然而,学校武术开展的现状却差强人意。许多学校没有开展武术课;有些学校的武术课却被跆拳道取代,校园武术处在名存实亡的状态。
1武术走进中学体育教学课堂的必然性
武术,是一种有着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法,而且是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学校武术教学是以获得武术技术和文化礼仪知识与掌握“能打会练”技能、具备危机发生前的预判应对能力与危机发生时的防身自卫能力;通过体悟武术,激发学生习武兴趣、调动练武激情、增强竞争意识、体验武术煩赫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爱国忠诚、和谐友善、勇敢自信、诚实重义的价值观为教学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以探究式共同参与的,以具有中华特色的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进行学习的活动。基于武术具有学校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替代的优势
武术是我国最为古老和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我国各族人民通过上千年的社会实践,不断积累起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与群众基础,其一招一式都蕴藏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门就将武术列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56年教育部门出台的首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已经将武术列为体育教学内容。2004年4月,中宣部与教育部联合颁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中,对中小学武术教学有这样的要求:应加大比武术教学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比重。只有将武术真正纳入学校教育范畴,才能实现中华武术的代代传承,效促进中华武术国际化进程。因此,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层次还是在国家的重视程度,武术走进体育课堂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2中学武术教学现状
2.1当前中学武术开课率不高
根据对本校及周边地区中学武术教学现状的了解发现,虽然国家一再出台相关教育政策,但武术教学活动在学校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仅有不到半数的学校开展或组织武术活动课,且其开展形式大多以简单的徒手类武术项目为主,武术在中学的开课现状不仅无法达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实施纲要》的要求,也因开展形式单一、相关武术器材缺乏等因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
2.2有的体育教师武术水平较差
能教武术内容的教师仅占48%左右,多数教师不能教武术内容,还有部分教师不愿意教武术,认为工作强度大、示范累、口令指挥嗓子都喊哑,上田径、篮球课较之舒服、自在。
2.3基本动作和技能缺乏
直接进入套路教学,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缺乏武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往往要在学习基本动作组合的过程中来教身型、步型、手型等基本姿势。另外,学生对套路中的动作规律缺乏认识,对手、眼、身、步的配合,器械使用的方法、身械配合等技术缺乏协调性训练。这样直接进入套路练习,不但花费时间多,掌握技术动作慢,而且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


2.4对武术教学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部分中小学以及体育教师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学校教育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颇深,大部分中学迫于升学压力,会将教学重心放在提高文化课成绩方面,对体育教学本就缺乏应有的重视,而不被纳入升学考试范围的武术教学更加无法引起重视。(2)通过了解,一部分学校甚至把武术教学与学生的打架斗殴发生率联系起来,认为一旦开展武术教学,则会加大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增加校园的不安定因素。也正是由于学校对武术教学在认知上的错误,导致武术教学很难按照《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实施纲要》的要求落到实处。
3武术传统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3.1注重在武术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作为其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体育教学活动因其灵活性,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中华武术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在德育渗透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提高。
3.2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
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最为关键的阶段,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但面对单调的学习内容,也极易导致学生逆反情绪的出现。由于受武术器材与场地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中学武术教学大多以太极拳、五步拳等徒手拳为主,相对单调,无法满足当前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身心发育状况,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在武术教学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为丰富武术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岫共硬件保障。而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某项武术技能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避教湖于形式。
3.3加大武术教学场地器材的投入
武术锻炼一般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人们常说拳打“卧牛之地”,但中学武术教学仅有“卧牛之地,,显然是不够的。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植一些草坪;适当购置一些常用器械,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器械;同时还应加大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能胜任武术教学的教师队伍;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武术活动,帮助学生成立习武兴趣小组、真正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结合,多方面、多渠道开展武术活动,养成终身习武的习惯。
3.4组织创编中学武术教材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本着删繁就简,少而精,学到手,用得上的原则进行教材精选补充。如把基本功、基本动作中带有共同性、稳定性和普遍规律的内容,编成层次不同的核心动作组合;把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田径、体操项目为主的教材要吸收传统体育中武术、气功等内容;教材中增加武术文化内容,注重对学生的武德教育,应用中华武术悠久的历史文化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教育;吸收我国传统武术的精华,与现代教育的健美操、艺术体操、球类等结合。摒弃现代武术与传统体育之不足,中西结合,不断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武术教材体系。
3.5正确认识武术教学确保武术开课率
无论是要实现中华武术文化的代代传承、发挥武术运动的积极作用,还是推动其国际化进程,武术教学的开课率都是最基本的保障,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及学校应正确认识武术教学及其积极意义,以确保武术教学开课率。
结语
学校武术的广泛开展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系统性的政策措施,如学校武术的奖励性政策、考评机制、资金的支持等,鼓励中小学开展武术课,对于学校开展武术中存在的问题要妥善解决。中小学武术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武术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每年各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武术专业会毕业大批的二级、一级、武英级运动员,却无办法进入中小学执教。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考虑,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文件,解决中小学缺乏高水平师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大生.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武术教学中的应用之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7(06):70-71.
[2]陈勤.“自学+组学+展示”教学模式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武术研究,2018(04):7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