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中的两大难题使精准教学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结合实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实施精准教学的过程,梳理出“三段九环式”精准教学模式。并提出在精准教学中要遵循“班级差异化教学、即时反馈、分层干预和不增加教师工作强度”四大原则。
关键词:精准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
精准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奥格登·林斯利,基于斯金纳的行为学习理论提出的教学方法。精准教学以追踪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依据调整教学行为,可促使学习者高效地取得学业进步,特别对知识目标的达成有突出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实时有效地采集学生学习数据提供了可能,精准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逐渐受到青睐。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探讨精准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策略。
一、精准教学实施之必然
自2015年浙江省高考改革以来,信息技术学科因纳入新高考“七选三”选考科目而备受关注。根据两次选考的特点,教师通常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三本教材的教学和复习,课时紧张。如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发现了两大难题,推动了精准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差异大
学生的层次差异大体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体本身造成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脑科学的研究视角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在认知能力、思维发展、智能特长上呈现个性化。对于相同学科、相同难度的知识,不同学生的理解速度和接受程度就会产生不同;其二是学科特点造成的。由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在不同学校开设课时量的不均衡,导致高中同届同班的学生在学科基础知识上存在明显差异。
高中阶段非零起点的教学,使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依据课标与教材,还必须对学情进行精准诊断,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设置分层的学习内容。
2.教师反复讲,学生重复错
“教师反复讲,学生重复错”是困扰教师教学的另一大魔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学生的认知发生错误时,没有进行及时准确地纠正。新西兰教育心理学家约翰·哈蒂对影响学生学习的900多个因素按照效应量的大小进行排序,发现“即时反馈机制”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当学生发生的错误还没有成为学生思维的一部分时,及时纠正,是解决“教师反复讲,学生重复错”的根本方法。但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态下,教师只能按照大多数人的接受状况推进课堂节奏,难免出现部分学生在认知错误发生时,被忽略,干预滞后的情况。
课堂教学中实时精准定位学生的个性化错误,并通过教师讲解、微课辅导、强化题推送等方式进行精准干预,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两大难题,呼唤“精准教学”的实施,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推进精准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精准教学实施之实然
笔者就本市16所高中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精准教学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教师填答的46份有效问卷中发现,有69.57%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精准教学”方法。在四种课型(即:试卷讲评课、专题复习课、练习课、新授课)中精准教学的使用频次分别为86.96%、73.91%、43.48%和21.74%,由此可见,试卷讲评课和专题复习课是当下教师使用精准教学的主阵地。下面以”专题复习课”为例说明精准教学模式实施的一般过程。
精准教学的教学流程可以归纳为:三段九环式。如下图所示:
1.课前精准备课
实施精准教学的前提是教学目标精准。制定精准教学目标需要考虑三个方面: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在这三个因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相对固定的,而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则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课前通过诊断、分析、研判。
如:在《二分查找算法》的专题复习课中,学生在课前自行观看微课视频,完成“二分查找的查找过程和代码实现”两个知识点的复习,然后完成相应的习题,智慧教学软件自动进行机器批改,收集学生答题情况信息。如下图所示:
通过观察课前三类前测的统计数据,教师发现:对“二分查找”的查找过程和原理有93.72%学生已经掌握;而对于“代码实现”的选择题正确率为85.6%;特别是加入变式后的代码填空正确率仅为69.7%。教师根据这些诊断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目标。原教材目标为:“1、举例分析二分查找算法的查找过程;2、二分查找代码实现;(常规及逻辑变量的应用)3、分析并实现二分查找的变式”。调整后的教学目标为:“1、二分查找代码实现;(常规及逻辑变量的应用)2、分析并实现二分查找的变式”。并把“分析并实现二分查找的变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2.课中精准实施
有了精准的目标,教师就有了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在课中,首先,教师对课前练习进行反馈,师生共同简要梳理知识点并进行总结。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布置分层学习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如《二分查找算法》的专题复习课中,教师布置的活动内容为“1、二分查找的表示;2、代码填空;3、二分查找程序的几个关键环节;4、二分查找的变式”,学生根据分层情况选择“123、234、1234”组合内容进行学习。教师组织、引导、辅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并提供相应的微课资源,供需要的学生自主观看。
不同于传统教学,精准教学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的即时反馈。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后,进行中测环节。教师精选题目给学生,检测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在《二分查找算法》的专题复习课中,教师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布置分层练习,呈现的题目和检测结果如下:
通过中测,教师发现:在涉及到查找算法的变式算法(如:优化、综合等)理解的题目时,只有70.1%的平均正确率。针对这个知识短板,教师通过补充讲解、学生代表讲解的方式,及时打通学生的思维障碍,有效地落实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3.课后作业通关强化
为延长知识记忆存留时间,巩固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后作业是必要的手段。当前学生学业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统化的作业,很多学生做了大量无效作业。在精准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分析得到的差异性数据,布置分层作业。智慧教学软件系统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挖掘分析出学生个体未达成的学习目标,再通过相同知识点的其他题目进行针对性地推送,循环递归式强化练习,直至教学目标达成。下图所示为某智慧教学平台的通关作业系统。
三、精准教学实施之应然
从“三段九环式”精准教学实施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精准教学是一个及时获取学习者的学习短板并进行干预解决,以保证教学的速度、效度和准确度的过程。这种依据大数据支持下的教学行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班级差异化教学原则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备受教育工作者的诟病。“班级差异化教学”是指在班级内总体教学计划基础上,提供若干备用分层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备用内容,实现隐性分层。在课程推进过程中,也可以对分层进行动态调整。班级差异化教学,集分层教学、集体教学、个性化教学相融合,既强调班级集体共性,又注重因人而异,是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学生根据课堂前测、中测、后测反馈数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准确定位自己要完成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依据智慧教学软件反馈数据隐性分层、动态分层,减少了分层的标签效应。
2.即时反馈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并非是简单地将早期的精准教学中,记录学习者行为的人工劳动替代为机器劳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数据挖掘功能使软件在全面、精准、迅速记录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同时,能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判断并预测教学活动的适切性和合理性,即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便师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即时反馈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要去哪里”,包括学习意图、学习目标、学习挑战和学习投入等,不仅教师要知道这些要素,学生也要对这些要素了然于胸,便于学生进行自我选择与自我调节。第二个问题是“我如何到达那里”,这是关于学习进展的反馈,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明确学习的策略,使学习更有效益,这是即时反馈最有价值的地方。第三个问题是“下一步去哪里”,这个问题有助于师生选择下一步最合适的策略,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目标和策略。即时反馈的目的就是随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随时调整,使教与学更聚焦于问题,以便快速、有效地到达目的地。
3.分层干预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以“教师讲的清楚、学生听的明白”为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然而,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看,过多的教师讲解会限制学习者自主探究的热情,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停留在“记忆、理解、应用”的低阶思维阶段,不利于学生“分析、评价、创造”高阶思维的发展。为保证教学效果和思维发展的双目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他们切合的干预。可以将干预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干预面向全体学生,如:《二分查找算法》的专题复习课中,上课开始阶段的“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并进行总结”。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高质量的讲解;第二层干预面向第一层干预无效的学生,如:组织部分学生重复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小组内共伴互助讲解。是针对部分学生的相对高强度的干预国第三层干预针对第二层干预失败的学生,提供同一知识点的频繁练习和更个性化的指导,如:课后作业通关强化,教师个别辅导等。是针对单个学生的最高强度干预。
4.不增加教师工作强度原则
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旦发生,就会出现大量的学习行为数据。全面、准确、迅速地采集这些数据,是精准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早期的精准教学,以手工的方式记录学习者的学习信息,因其庞大的工作量和严重的数据滞后性,使其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冷落,进而逐渐失去了活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为精准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学校及相关的教育机构应在信息化教学硬件和软件上进行配备,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精准教学,减轻教师工作强度,从而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
对于精准教学的研究,我们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如何精准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挖掘这些学习数据背后的价值,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做到个性化的发展,是未来实践探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彭红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 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7~25.
2.林厚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化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7,(2):63~67
3.丁旭,盛群力.有效教学新视域[J].课程·教材·教法,2017,(7):31~37
4.彭红超,祝智庭.面向智慧学习的精准教学活动生成性设计[J].课程与教学,2017,(8):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