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董淼
[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也因此留下了很多缺乏父母照管的孩子形成了“留守一族”。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也因此留下了很多缺乏父母照管的孩子形成了“留守一族”。面对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逐渐显现,作为学校教育者的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工作的压力很大,对于孩子的照顾很少,因此留下了很多缺乏父母照管的孩子形成了“留守一族”,伴随着一个个“空巢”家庭的出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胆怯。没有家长关心的孩子,心里总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年龄小,常常被大孩子欺负,不敢与人交往,沉默寡言,生怕自己的言行招来了灾祸,因此处处小心,不敢当众说话、发言,严重者孤僻、抑郁。
        (二)不诚实。“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管,有的甚至被寄养在姑妈、姨妈家中,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几乎是文盲,根本就不能督促他们的学习,如果检查起作业来,他们就说作业做完了,或者说今天老师没有布置家庭作业,一下子就糊弄过去了,长期下去就养成了说谎的习惯。
        (三)羡慕虚荣。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在外,虽然自己不在孩子身边,但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就不停地寄钱给他们,希望用金钱物质来补偿孩子的情感缺失,这样一来,学生中就形成了攀比风:比吃好、玩好、穿好,从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坏习惯,根本谈不上刻苦学习。
        (四)滋生嫉妒。“留守儿童”他们也有自尊,看到周围的学生有父母的关爱,心理就失去平衡,感到自卑、痛苦,因而会从心里产生嫉妒,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嫉妒他人,甚至逃学。
        (五)敏感。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学生得不到至亲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他们的情感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久而久之,这种心灵和情感上的压抑使他们走向封闭,人变得日益敏感,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视为别有用意的轻视,因此时常情绪不佳,感叹世态炎凉,学习就不专心,走神。
        (六)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不能很好地受到家庭教育,同时又脱离学校的监管,代理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华教育特质有三,一是家庭教育,父母以身作则成就孩子的德行根基。二是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三是社会教育广学多闻成就人生大志。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教养的栋梁之才。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在孩子正式步入社会之前,简单的是非对错、规矩原则、礼貌教养、多半是通过从家庭中观察和模仿而得。由于家长外出打工这些孩子的教养任务被让渡给老人、亲戚、甚至一小部分无监护人。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这种父母教育缺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心理问题又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不良、生活习惯不良、学习差。
        三、解决留守儿童的心里健康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研心理学,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在教学之余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学入门》、《应用心理学》等相关书籍,提升自己的素质,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和理论,在教学中探索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微信群,对家长进行培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手机以成为每个人形影不离的伴侣。利用这一点,我改变了以前只能在家长会和家访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建立了家长与我的微信群,它成了我与家长联系的纽带。我每天在群里转发有关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等方面的文章,让家长们学习育儿知识。为了督促家长们能学习我会发红包,看都谁在线与他们交流文章内容,谈孩子的表现和为他们解决事情等。让家长明白留守儿童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无助。家长在教育中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注意方式方法的运用,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们明白在给孩子生活需求的同时,更要关爱孩子的精神需求。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他们自爱、自立、自强。对孩子而言,家长教育方法的改善会让他们更这深刻的感受到温暖,会让这些留守儿童懂得家长的不容易与珍惜。有许多家长都欣喜的发现孩子与父母沟通了,孩子开朗多了。
        (三)对症下药,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爱是解决所有情感问题的金钥匙,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才是联系学生的纽带,是建立师生感情的桥梁。因此我们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工作中,首先突出一个爱,关爱、帮助、呵护,已获取他们的信任,然后利用情感沟通,就事论事,倾听探讨,树立信心,行为操纵,激励机制,巩固辅导等方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要靠持之以恒的教化,靠所有教师的孜孜不倦的教诲,靠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紧密协调。只要我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充分沟通及时针对孩子的问题制定详细的辅导,以一颗爱心对待孩子的心理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矫正。要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教育对教育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既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又要教会他们做人,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银小兰,黄诚.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态系统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241-242.
        [2]雷萌娜,杨科正.农村留守儿童的扶志教育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6):2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