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优化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赵娅伶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学校德育基础课程之一。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学校德育基础课程之一,其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教学时应优化教学内容,规范行为习惯;以体验学习为载体,优化教学形式,感悟明理知行,习得方法;优化课程资源,内化道德品质,提升教学实效,为学生在多元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体验;明理;内化;教学优化

        作为学校德育基础课程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其教学目标同时指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方向,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生活具有积极态度的人,一个拥有参与社会的认知能力的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有优秀道德品质、有法治意识的人。由于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以体验学习为载体,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形式,以提升教学实效。
       
一、注重儿童生活基础,优化教学内容,规范行为习惯
        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虽然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其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即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教育儿童接受社会规则、规范自身行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相一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不同册次中,同一教育主题,其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各有侧重,但在小学阶段仍呈纵向螺旋上升的趋势,所以,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二、关注儿童生活现实,优化教学形式,感悟明理知行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如在教学“不做‘小马虎’”这一课时,教师须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连接,及时追问,引领学生探究问题,引发思考,注重让学生的道德意识在课堂上即时生成。
        第一,情境表演体验。情境导入: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小朋友,明明叫马小虎,可大家都叫他“小马虎”,为什么呢?大家一起帮他找找原因。原来马小虎因赶时间,扣错纽扣,做事不认真,所以大家就叫他“小马虎”。在这一教学活动里,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感悟,从而认识“小马虎”。通过情境表演,马小虎的角色表演者亲身体验到了因马虎而带来的尴尬,意识到马虎会影响到个人形象,给别人留下做事粗心、不认真、不细致的印象。
        第二,即时生成体验。播放动画片《粗心的小笨猪》,让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动画故事里的小猪找出马虎的原因:做事没听清、没记清、没看清、没问清。学生通过观察、倾听、分享同学的体验感受,通过个体思考表达,体验生活中“小马虎”的例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小马虎”,是坏习惯。


        第三,参与寻找“小马虎”的活动体验。设立大眼睛检查小分队,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小马虎”,如扫地不干净、红领巾不整齐、放垫子不整齐、校服饭盒没拿、作业做错题等。
        第四,讨论探究,自主体验。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到学习中“马虎”的典型表现:忘记检查作业,粗心大意;心急,漏做或做错习题;书写字体潦草,做事丢三落四;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等。
        第五,游戏中体验,习得方法。设计“挑绿豆”的游戏活动:因为马虎,小明把绿豆和大米倒在了一起。请在规定的五分钟内把绿豆从大米中挑出来,挑出绿豆最多的同学将获得一个小星星的奖励。在这个游戏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专心致志地挑绿豆。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做事要认真、细心,主动告别“小马虎”。
       
三、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优化课程资源,内化道德品质
        学校生活是一个人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小学“道德与法治”应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优化课程资源,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去感受、体验、领悟,并获得各方面的发展。而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可包括各种各样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如教科书、教师指导书、参考材料、互联网、其他学科、班级或学校活动,校园文化氛围;儿童的经验、兴趣,老师和同伴;儿童的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文化教育宣传,传统文化活动节日;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山川、自然现象,等等。整合优化、利用好这些资源,能使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我们的校园”一课时,巧妙结合校园文化底蕴、社区文化教育宣传基地的资源,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第一个活动:课前举行摄影展,让学生把校园中最美、最喜欢的一景拍下来,投票选出校园最美一景。投票结果是学校“正园”一景获得第一名,因为正园里有与校名有关的名人雕像,而那位名人,正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教师带领学生瞻仰校园里的名人雕像,缅怀革命先烈;参观校史室,了解这位名人的生平故事。
        第二个活动:课堂上新授课部分播放与抗日战争有关的视频,再次增强作为“纪念这位名人的学校”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怀。
        第三个活动:课后延伸,请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去这位名人的故居参观采访,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以上三个活动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由课前的摄影展到课后的参观采访,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体现了课程资源的整合优化。以校园文化宣传、影视作品欣赏、实践参观采访,家校结合、走进社区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校园的情怀。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真正体会到现实生活对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及其社会性发展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课程教学紧密连接儿童生活,以生活化的体验学习进行启蒙教育,提升了教学的实效,可以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健敏.生本课堂观察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
[2]龚沛军.小学品社课生活化教学新探[J].中华少年,20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