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唐先翠
[导读] 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部分生理或心理异常的弱势学生,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在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障碍,课程成绩不及格或者勉强合格。
        摘要: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部分生理或心理异常的弱势学生,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在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障碍,课程成绩不及格或者勉强合格。由于这部分学生存在人数不多,往往是学校和教师最容易忽略的群体,在健康课程标准中就提出: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受益。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弱势群体;心理健康
引言
弱势群体的学生往往很容易受到伤害,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们不能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往往需要独自承受或解决,甚至还有部分留守儿童白天在学校学习之后,回到家里还要进行辛苦的劳作,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农村小学班主任应该定期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整个班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怀与呵护。
一、农村小学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
(一)自卑忧郁心理
调查发现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成长环境的不同,比如单亲、留守儿童等情况的学生从小就比较自卑,学习成绩较差,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做什么事情都对自己没有自信心。体育课本来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但是这些学生在课堂练习时放不开手脚,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集体练习中去。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一些失败,觉得自己怎么练习也赶不上别人,思想包袱较重,自卑忧郁懦弱。
(二)自尊心较强但意志力不足
部分学生自尊心很强,他们不喜欢在公众场合发言交流和展示自己,害怕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被同学们嘲笑伤了自尊心。由于自尊心强还会产生嫉妒心理,课堂上不喜欢与他人交流合作。还有些学生意志力不足,比较薄弱,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专注地完成课堂教学的要求,易怒易悲易喜,接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心理承受能力太弱。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差。因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监管,需要他们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很容易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排斥,学习观念变得更为淡薄。另外,现在的小学生早熟现象严重,很有可能出现辍学、逃学的情况,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他们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仅会辜负辛勤的父母,甚至会毁掉他们的一生。
二、小学班主任对弱势群体实施关爱教育的必要性
关爱教育是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兴起的一种教育艺术行为,其表现在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教师能温柔的对待学生,做到循循善诱,并关爱来呵护、感化、教育和引导学生,继而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阳光、快乐地成长。开展关爱教育,具有以下作用:一方面,其能在小学阶段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这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其能使得学生感受到爱与关怀,并为学生树立积极、阳光、向上的人生导向,有助于学生以爱的心态面对生活和世界,形成积极性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为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树立和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措施
(一)用爱去感化他们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他可以让一个人去彻底地改变,班主任对留守儿童付出的关爱有时候比他们的父母还要多。农村小学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时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给予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一定的帮助和关怀。因为这些弱势群体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可能班主任一个小小的动作就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

将留守儿童的信息汇总,针对不同的儿童展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并且要多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沟通,让班主任成为他们的代理家长,呵护、关怀他们,使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配合教师的指导,和其他同学一起健康成长。
(二)在课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时候这些弱势群体不愿意主动接受教育,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渗透进去,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列举一些例子让他们认识到自卑等心理对自身发展的危害性。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展开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能从容面对遇到的困难,让他们通过对课文中相关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再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己解决。这样,教师既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质量,也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在教师的陪伴下健康成长,在人生的基础阶段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多方面的成长,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培养其解决生活中所遇难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学校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的阳光和自己未来的美好,从而有足够的信心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注重增强班级整体凝聚力
在落实关爱教育艺术中,还应充分关注班级的弱势群体,并提升班级整体凝聚力。在对班级弱势群体关爱中,应注重以下要求:一方面,对班级弱势群体给予充分关心,使得这部分学生感受到关爱,进而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实践,促进弱势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对其他学生进行鼓励,并对帮助弱势群体学生的其他同学进行鼓励,使得本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四)充分利用家校合作模式
家校合作模式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弱势群体家庭教育中,其作用远远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很多家校合作模式只是徒有虚名。为了提高弱势群体支持中家校合作模式的作用,学校需采取切实的措施,将家校合作落到实处。对于学校来说,不能只是通过家长填写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来了解弱势群体家庭情况,而是需要通过家访的形式,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家访作为一种非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在家访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并认真听取家长对学生在家的表现,两者相结合,可以提高学校对学生整体发展情况的认知,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支持措施
结束语
新时代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不能充分体验到童年味道和体育活动的乐趣。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教师,我们应当重视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照顾,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转变课堂教学思维和方式。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出发主动进行干预,以最大限度地帮助这些学生完成教学的任务,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更加成功,育人的理念才能得到落实,健康中国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近,我们的下一代才会越来越健康。
参考文献
[1]孟凡慧.信任的建立——小学数学课上弱势学生心理活动探究[J].才智,2019(22):66.
[2]王国雄,鲁国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J].甘肃教育,2019(10):27.
[3]李莎莎.互动分享阅读方式对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9(01):106-107.
[4]陶正中.镇江市小学运动弱势群体大课间活动设计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5]王明露,杨朝林.相对弱势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武陵山片区八县市小学阶段的比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3):123-128.
【作者简介】唐先翠,1975年11月,女,汉族,广西省桂林市,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