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我国的文化背景是极其深厚的。所以相应的,我国就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保留下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深度挖掘教科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本文就当前小学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的教学中有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作出分析和讨论。从而促进小学生德育的发展和身心的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优秀传统文化
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开始逐步的推进。作为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成为了现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战场。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拓宽小学生视野的目的,另一方面来讲,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文化素质。 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教育的积极意义,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教育的影响,同时让学生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的热爱,进而帮助他们能确立未来正确的人生方向。
《道德与法治》是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新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从教科书中挖掘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材料,并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灌输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一、把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为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并没有把这一优势发挥出来。所以我们现在就需要改正这种现象。小学生自己因为年龄问题,所以认知能力不够。所以我们必须把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为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另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许多外来文化逐渐融入中国社会,并逐渐渗透到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这种“外来文化”的受害者也主要是小学生,本质上也还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问题所导致的。所以我们就可以从这方面出发,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当然,这个阶段也是小学生好奇心逐渐形成的阶段。这也是我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阶段。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中将传统文化挖掘出来
我国有数不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在《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中就有不少,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鼓舞我们努力奋斗,为社会做贡献。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中,我们找到许多传统文化,比如说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认识您啦》的课堂上,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引导来让学生自己结合实际去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可以说:“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应该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待人接物要有礼貌。”事实上,在我们的教材中,仍然涉及到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说文解字》、《弟子规》和《治家格言》。这些作品中有许多经典句子,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所以这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多的要求。我们需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认真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课下多备课,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生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反映家庭和国家感情的诗歌。杜甫、李白等重要诗人的诗歌都渗透着强烈的家乡情怀。继承我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影响深远。经典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我们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实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继承和发展。
三、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的情景当中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知识,以学为贵。所以对于教书育人来讲,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都可以融入教学情景中去。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学习任务,往往容易表现出难以适应的症状,很多小朋友表现出“入学焦虑”症,对学习充满排斥和害怕心理。我们教科书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中就列举了开学中遇到的人和事,并教会大家如何面对新事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事先联系学校宣传部,剪辑一些中高年级学生日常学习的精彩片段与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让一年级小朋友向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学习,做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另一方面给孩子们介绍了历史中勤奋好学,最终成为有用之才的文化名人,如六岁做成名作《鹅》的骆宾王、四岁知礼会让梨的孔融、聪明好学会称象的曹冲等,教育孩子们从小励志勤奋好学,做一个乐学、好学的好孩子。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的情景当中。通过设定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教材想要表达的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技艺,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给我们的财富,不仅仅有着丰富的情感,还有着很深刻的人生道理。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只是机械化的简单的去做解释,那么学生不可能去认识到它的深刻的含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可以巧妙的把教学的情景加入到课堂中去,就会让本来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传统文化融入道德教育来说,如果只对学生讲道德,不会激发学生快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无聊感。
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情境教学。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英雄事迹介绍历史短篇故事,让学生充满热情。对于熟悉的“两个小男孩在放牛”,可以播放视频和歌曲,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进入情境,学习王二小的智慧、勇气和爱国主义。
四、不断加强对我国古诗词的朗读和学习
有许多描写我国优秀文化精神的诗歌,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所表达的爱国精神。例如,当教师向小学生讲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陆游的《示儿》、岳飞的《满江红》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学生们就可以通过诗歌的表达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激情。学生们在学习这些诗歌的时候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它们。小学德育不仅仅是理论灌输,也不是将传统文化照搬到德育课堂。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突出两者的融合和渗透。许多学校把传统文化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清明节将组织学生扫墓,纪念烈士。在缅怀烈士们光荣事迹的同时,他们将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今后向英雄们学习。重阳节将开展爱和尊重老人的活动。学生会制作小礼物,给老人送去祝福,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孝敬,营造尊老爱幼和谐的氛围。学校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来加强道德教育。例如,通过背诵古诗和其他经典文章,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有可能组织一次经典朗诵比赛,在比赛中全班、全年级和全校“互相斗争”。
通过经典文化的启发和传承,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形成全面竞争、追求卓越、开拓进取的氛围,让学生获得经典思想的技能和感染,提高德育教育的能量效率。“平民化”反映了古人爱国爱民的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句朗朗上口的名言,鼓励中华民族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关系的热爱。“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一直在为自己的生命而艰苦奋斗,在逆境中顽强拼搏,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儿童为建设中国而奋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对“礼”的追求“知礼、行礼、守礼”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和社会道德评价的标准。它体现了中国人和中国人民对和谐社会和高度道德操守的追求。古人常说“和为贵”。儒教和道教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孔子的“君子相和而不同,小人相和而不同”体现了对社会和谐的追求。老子“无欲则无求”的主要论述表达了他对宇宙万物的尊重,为小学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结语
我们国家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所在是我们民族的奋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撑。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的去传承和发扬的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仅仅需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子,来将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渗透到该课程中。也要做到能够让其中优秀的道德文化可以对小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很积极的意义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方方面面,包罗万象。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更何况对于小学生而言。
作为一个《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小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使命,让其更好地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地成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学习者、传承者和创新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做到传承和发展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培养祖国未来的花朵作出应有贡献。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小学德育的实施更加困难。然而,环境越困难,就越能体现道德教育的价值。特别是从传统优秀文化中发掘德育价值,并将其融入现代德育,将为小学德育的发展开辟一条新路。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高,帮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侯健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的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17(2):17.
[2]柴森山.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8(31):9.
[3]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7(5):l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