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笑傲江湖》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金庸先生的作品,内容精彩纷呈,跌宕起伏。但是当我细品《笑傲江湖》后,惊异地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作文可以借鉴的地方,感到惊喜万分。现做粗略整理,希望对教师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笑傲江湖 作文 教学 规律
一、剑宗气宗
华山派内部分裂为两派——剑宗与气宗,双方因武学正宗问题而起争执。剑宗认为:习武应以招式为主,气宗则认为习武应以练气为主。这正如学习作文的两大观念:写作技巧为主与读书积累为主。
“剑宗”、“气宗”发生分歧后,各执一端,渐入偏激,开始定期比武以分高低。结果如下:前三十年,重于招式的剑宗占上风;三十年后,剑宗慢慢不敌重于练气的气宗一派。写作也正是如此,如果只重视技巧而忽视积累,初期会有所成效,但时间一长,定会因“内力不足”而徘徊不前。正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但如果只是单一的”读”,而忽视必要的写作技法训练,同样会走入另外一个极端。盲目的积累耗时耗力且不说,还会把学生弄成“茶壶里煮饺子”的状态。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自认为“腹有诗书”的莘莘学子,关键时刻并不能做到“气自华”。反而用自身证明了那句古训“练功不练拳,犹如无舵船”。我绝不否认读书积累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我也绝不忍心告诉学生“你们只管读书就可以了,二十年后,你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超过那些在研究作文技法的同学”,即便是我告诉了他们,学生们也知道,决定他们命运的只有这几年,他们时间有限,没时间和我“闹着玩。”
于是,阅读的同时,开启另一门课程,“剑气并御”吧!作文技法,务必登场。因为,作文训练必须技法与积累并用,做到“内外兼修”,才能达到高水平写作。
下面,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学生不可能一生只跟一个老师学习。
二、吸星大法
《笑傲江湖》中的吸星大法可谓是一门很厉害的邪门武功了,能把他人的功力吸为己用,因而其倍受名门正派的唾弃,当然,也令他们望而生畏。其实,吸星大法吸用别人千辛万苦修炼的功力固然不好,但发明此功的人不可谓不聪明。天下武功,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就如同一座座图书馆。终其一生,能学几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至少此人懂得利用。而我们学习写作不该如此吗?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篇作文风格的体现。作文语言是需要不断积累的,但若想短期内提升,就必须多读多记优秀作文或时评类美文。应分析多篇优秀作文,从中找出其有特色的语言表达句段,作仿写练习。
当然,积累的目的并不是完照搬照用,要把它们化为己有。吸星大法固然厉害,可吸纳别人的武功过多之后,自己就会筋脉散乱,内力冲突,难以控制,甚至会走火入魔。豁然明白,吸取过来的,并不等于就成了自己的。怎么办呢?化为己用,读过小说的人一定记得,吸星大法有一个“前用名”,叫“化功大法”。我总觉得这个“前用命”似乎更能准确诠释此功法的要旨,在“化”,而不只是“吸”。那么,学生掌握的作文素材该如何“化”呢?答曰:模仿。事实上,写作从借鉴模仿入手,是一种极有效的方法。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说:“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这段文字讲的大意就是初学写作者,如何从模仿入手。可见,模仿早已被视为写作训练的正规途径。
这里又涉及到两个练习记叙文不能回避的词语: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作文要写真情实感,没错;作文一定写真人真事,错了。如果突破不了这一步,那些没有没有“轰轰烈烈”经历的学生该情何以堪?爱尔默·赖斯说:作者不是忠实地刻画事件,而是把他眼中的内在的实质传达给观众。小林多喜二说:为了使主题变得生动,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取来的某一题材,它本身常常是一种“没有顺序”、“没有秩序”的东西。我们把它拿来拆散,一如孩童堆砌积木那样,把它试验着堆砌起来,再拆开,再试用另一种方法堆砌起来。 众所周知,艺术的真实和现实的真实毕竟有高度差异的。
三 、无着与有招
独孤九剑可以说是《笑傲江湖》中正派武学里最厉害的武功了,尤其是最后一式——“无招胜有招”,简直是是变幻莫测,出神入化,无敌不克。最厉害的招式竟然是“无招”!武功到底需不需要招式?到底是有招好,还是无招好?我们的作文教学呢?需不需要招式?是有招好,还是无招好?初看《笑傲江湖》时,我也曾心怀疑问,过后明白,其实书中早已隐含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令狐冲是武林中人。更确切地说,是练武出身。即便武功尽失,也改变不了他身体结构中的运动记忆及对武功招式的理解能力(神经记忆)。其次,这最后一式“无招”,乃是在前八式“有招”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先把前八招全部练熟,再加上自身悟性,才能产生这一至高、至深、至妙、至极的招式来。从有到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渐熟练,逐渐升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四 、老师很重要
令狐聪从小做岳不群的弟子,学了二十年左右,其在武林中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三流高手而已。其自身资质也并不被多数人看好。可后来偶遇风清扬,只经几个时辰的指点,武功马上“乌鸡变凤凰”,提升了不知几个层次。金庸先生用此事例温婉地告诉我们:老师在学生成长及学问上的“指点”确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日,微博上正流传着某特级教师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语文不是教出来的”,按照该教师的说法,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下”提升的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看后让我无语,“有针对性的指导阅读”不是教吗?辅导不是教吗?对话不是教吗?到底什么是教呢?忽然想到“传承”一词在该老师的字典里恐怕应该只有一“承”罢了,可是没有传,承又从何谈起?有教无类呢,因材施教呢,教学呢……
否认“学”的教育是无知的,否认“教”的教育是无能的。且不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过的庠、序、学堂、书院、私塾,纵观当代语文教育名家们: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哪一个不是在课堂中历练、在实践中“教”出来的。看了那些转发和点赞的人,几乎都是各学段的语文老师。无法可想,我仿佛看到若干年后,这些人,他们的学生,学生的学生……语文也好,作文也罢,都离不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名师出高徒”,衷心希望我们老师们努力完善自己,教学相长,“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晋书·虞溥传》)。当我们都具有深厚的“内力”时,即便我们成不了“风清扬”这样的名师,成不了“骐骥”、“颜渊”,这一切已无关紧要,因为此时,我们的学生已能做到 “独步学海,笑傲作文”了。
科学测试证明:?95%的人智商介乎70至130之标准范围,只有2.5%?的人智商低过70。因此,智力绝不是成绩的决定因素,关键还是在于学习方法,“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环节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类型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只要方法好,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作文也应有“法”。之后,便有了从大量阅读过的作文中分析归纳,胡乱总结出的九种方式,尝试的命名为《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独孤九剑”》(实为为吸引大家注意)等一系列作文方面的拙作。现用戏谑的方式作一总结。希望对喜欢思考,有志于这方面教学的青年教师能有点帮助。若不小心打通了你的任督二脉、大小周天,幸甚大焉,实属巧合。谨借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说《笑傲江湖》为例,意在雅俗共赏。在此,对金庸先生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1】孟新凤. 从作文之道看做人之要——谈学习古代文学理论与人文修养的关系[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3):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