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七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刚进入青春期,这正是长身体的黄金阶段,也是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通过耐力素质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还可以增强初中生的体能,培养初中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线的农村体育教师,根据农村七年级学生耐力素质的现状,思考怎样去提高农村七年级学生的耐力素质,现就基于“学习共同体”下去思考和探索如何提高农村七年级学生耐力素质。
关键词 : 农村七年级 耐力素质 学习共同体 探索
一、 目前农村七年级学生耐力素质的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手段现状
目前,大多数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理念缺乏创新。耐力素质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要求较高,相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比较大。由于耐力素质练习枯燥性、单一性的项目特征,因此学生对耐力素质训练不感兴趣。又因为农村初中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有些班级存在不是体育老师授课的现象,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并且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保守落后,教师在教学中大多采取传统教学模式。
(二)外部环境和学生层面的现状
第一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小升初不考体育。所以小学的家长和学校也不重视体育课,在农村小学校存在“放羊式”的体育课堂。因此七年级学生普遍耐力素质较差。第二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使是分组教学时也不知道积极思考、探讨,有些同学性格还比较内向,不懂得怎样与同学沟通、合作,团队意识不强,学生耐力素质差异较大。
二、改进措施
(一)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随着教育的改革,传统常规的教学形式已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内外有很多专家早就提出了“学习共同体”。那么什么是学习共同呢?
在以“学习共同体”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上,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是一致的,个人学习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共同体”中其他成员目标的实现,同时个人的努力有助于其他人的目标达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体质健康越来越重视,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我通过探索实践,在体育教学中建构学习共同体对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可以事半功倍。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中长跑的学习和锻炼。通过体育教师的指导,制定并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小组学习目标,在学习和运动过程中营造同学间互帮互助,相互信任、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学习氛围。
(二)课堂上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通过实践和经验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中长跑”枯燥的训练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们要相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小组合作能力,要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切记不能“满堂灌”,不能让学生和从前一样被动学习,习惯性的跟着教师按部就班地学习,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那么如何有效构建发展耐力素质教学的学习共同体呢?
1.课前准备
(1)教学设计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体心理特征,结合耐力素质的教材内容、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合理地设计好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比如:
在设计课时计划时一定要突破单一、枯燥、缺乏创新的教学手段,通过分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等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①听音乐节奏跑(定时)。分组跑时播放各种形式的音乐,将跑与音乐相结合,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以每一个组的最后一名同学跑的路程最多为胜。
②图形跑。给学生不同的起点和终点,但路线一样长,让学生进行分组竞速,每个组组长负责看图带队,副组长负责在后面鼓励和帮助本组跑得慢的同伴。
③小组捆绑式跑。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八人一组,一路纵队跑的同时排尾的同学把接力棒由后往前依次传递,然后再由前往后依次传回,循环往复,让一个小组形成一个整体,最后在规定的路程里小组花费的时间最少为胜。
④小组超人跑。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八人一组,每组每一名同学领跑一圈,以最后一名同学过终点线的成绩为本小组的成绩,这样就带动了耐力素质较差的学生练习积极性。
(2)学习分组
在“学习共同体”研究中,让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中的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也能够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学习观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师在熟悉全班学生的身体、体能、运动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分组方式。比如:
①自愿组合法。让学生自行组织“学习共同体”,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其内部相对稳定,有较好的合作基础。组内成员志趣相投、心理相容,彼此默契,互为指导,以此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完成小组的奋斗目标。在发展耐力素质教学中,安排20分钟组队定时跑时,自愿组合的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鼓励,从而获得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为集体荣誉而战的勇气。
②互助组合法。在发展耐力素质教学中,根据学生耐力素质水平的优、良、中、差,均衡地分布各小组,使各小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在“中长跑学习共同体”的练习过程中通过组员间的互相学习、相互鼓励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分层次教学组合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耐力素质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若干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可以将班上的同学根据耐力素质的差异,将男女生各分为A、B、C、D四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安排难度不一的内容,以不同组之间进行比拼,以每个组内的成员完成本组目标的比例最大为胜。例如:七年级男、女生A组10人“PK”,男生A组6人在四分钟内完成1000米跑,女生A组8人在3分50米秒内完成800米跑,既定为女生A组获胜。
2.课中活动
①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高效的课堂需要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和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比如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常规的制定、小组学习时的管理机制等。
②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确发展耐力素质教学的锻炼价值,从内因去激发。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介绍发展耐力素质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加强引导、培养骨干。要构建课堂上的“学习共同体”一定离不开体育骨干学生的协助。选择一些身体素质好、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的学生当小助手,通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后反思
教师在课后要写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周记等;还可以通过和同行交流、探讨来解决教学中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要多做总结、反思,积极完成家庭作业。
(三)教师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1.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为发展耐力素质教学铺路。学区可以开展以各学校体育老师为共同体的发展耐力素质教学的“同课异构”、现场展示课比赛等。通过教研时的评课、议课,相互探讨让大家的思想擦出火花,让教研活动中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内化教师的能力,还要通过积极撰写教研反思提升专业水平。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
2.集体备课。校内每个体育教师先备课,再集思广益集体备课,通过资源共享、取长补短,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3.积极参加讲座、培训。培训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及其共同体素养提升的途径。农村的体育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可以开阔眼界,吸收新的理念,使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四)构建师生共同体
以发展耐力素质教学为载体,增强师生们的锻炼意识和合作意识,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到学校发展耐力素质教学共同体工作中来,在有声有色的活动和锻炼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形成师生发展耐力素质教学的局面,从而营造了全校中长跑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发展学生耐力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有耐心、要有恒心。通过建立课堂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师生学习共同体、家校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去营造了一个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中长跑学习氛围,从而达到逐渐提高七年级学生的中长跑水平目的。
参考文献:
[1]《体育课堂建构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与措施》.杨伟 2016年第80期考试期刊.
[2]《浅析学习共同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魏炎鹏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第25期.
[3]《如何有效设计耐久跑教学》.《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第3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