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培养能力——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张靓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便让学生有能力自主应对一些信息技术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便让学生有能力自主应对一些信息技术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紧跟时代潮流,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落实“以生为本”,为学生送去更为优质的信息技术教学服务,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信息技术技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助力学生可以真正让信息技术为其所用。本文基于笔者教学经验,就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方法
        新课改提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接受新课改理念,落实“以生为本”,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动权,从而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掌握更多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效率。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呢?
        一、重视游戏教学开展,打造趣味信息技术课堂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掌握一门知识和相关技能,也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强制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保证学生自主积极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这远比教师“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入,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除了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趣味性的信息技术课堂之外,还符合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人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带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从而有效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初始阶段,需要要求学生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正确坐姿,认识、了解键盘,并能够熟练的运用键盘指法进行操作等,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笔者利用相应游戏软件开展实践练习活动,以便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游戏环境中熟练掌握相关的键盘指法。如,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让学生进入“金山打字通”练习相应的指法,这是一款主流的键盘指法练习的软件,其中运用相关的小游戏方式涵盖了键盘基础知识、键盘规范指法等等内容,学生在练习过程当中,这样的方式能够轻易地让学生接受,让学生能够熟悉键盘的区分和对应的功能,自觉养成良好的键盘指法使用习惯。机器猫打字是利用学生比较喜爱的《机器猫》动画片为背景,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当中实现学习与游戏的融合,让学生能够在亲切感、熟悉感十足的氛围中开展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重视任务驱动教学,落实“在做中学”思想
        建构主义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收到任务的指引,从而高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完成相应任务,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方式,能够有效突出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相应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信息技术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设计出符合每节课的具体且符合实际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按照任务的“指引”进行相关学习,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究新知,并努力完成教师预设的相关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浏览器的使用”一课时,为让学生能够认识IE浏览器,了解浏览器的作用,学会使用前进、返回按钮浏览一个网站,学会只用收藏自己喜欢的网站地址,并能够通过收藏夹打开已收藏的网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活动,在此之前,笔者引导学生先了解浏览器的种类,它包含多种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Safari、Google等等,这些浏览器都能够用来上网浏览,其操作或相应功能也基本相同。

以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浏览器)浏览器上网为例,笔者设置了相关任务,让学生积极进行探究与实践,任务一:让学生尝试自己打开一个网站,并能够在此网站中打开植物大观园的网站,浏览相关的神奇植物;任务二:(笔者提前讲授前进按钮、返回按钮和选项卡内容)让学生能够尝试在浏览器当中使用前进、返回按钮,并使用“新选项卡”在同一窗口打开中国网等网站;任务三:利用选项卡打开、浏览多个网站,并多多使用前进、返回按钮,与此同时,能够使用“收藏夹”收藏自己喜欢的网站等等。拿最后一个任务来讲,学生需要使用“收藏夹”收藏自己喜欢的网站,也就是在“收藏夹”菜单当中“添加到收藏夹”命令,单击“添加”按钮,把正在浏览的喜欢的网站收藏起来,还可以单击“收藏夹”按钮,进行添加,那么,学生下次需要浏览这个网站之时,只需要从“收藏夹”中选取就可以了。
        明确了相关任务之后,落实“在做中学”思想,让学生在任务实践当中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并对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之后,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个性鲜明的鲜活个体,拥有不同的差异,教师应当尊重生生之间所存在的这种差异,并依据这样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异质小组,有助于教师发挥小组扬长避短、集思广益的优势开展小学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自己的小组争光添彩,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等条件,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比,并采用“优次穿插”的原则,将学生平均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拥有自己的领头人——组长,以便让组长配合教师共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领小组成员积极进行合作探究,保证小组合作能够顺利开展。
        比如,在教学完“邮件传祝福”一课时,为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邮件的手法,知道电子邮箱地址的组成,了解收信人、发信任、主题等要素,掌握Web的方式写信、收信,笔者在复习巩固之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注册一个电子邮箱,并给老师(也就是笔者)写一封邮件,查收笔者发给他们的电子邮件。由于学生实现已经来接了电子邮件的组成,知晓电子邮箱地址包括用户名和邮件服务器域名,中间用@连接,因此学生在注册电子邮箱之时,会相对比较便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按照“登录电子邮局——单击‘注册’——填写注册信息——进入邮箱”的步骤注册了相关的电子邮件,并利用电子邮箱给笔者发了一封自创的电子邮件;在查收笔者发送的电子邮件之时,学生在登录了电子邮箱之后,单击邮件‘主题’查看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积极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索,按照一定的步骤自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有助于笔者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道路上可以更行更长更远。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善于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教学,落实“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便于教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J]. 朱建华.  新课程(小学). 2017(12)
        [2] 新课程标准下创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对策[J]. 成俐.  考试周刊. 2017(A5)
        [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J]. 尹志廷.  新课程(中). 2017(04)
        [4] 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与创新方法[J]. 陈祥炎.  新课程(小学). 201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