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回到办公室,听到同事气呼呼的报怨:“这个班几个学生品质太差了,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学生!逼的我都用脏字骂他们了。”是啊,在我们的教学过程难免会遇到学习差、品行又不端正的问题生,对于这些个别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特殊学生呢?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在某种程度上,育人比教书更有难度。它不仅需要我们要有耐心和爱心,更需要智慧和技巧。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一定有他的原因和背景,需要用不同一般的教育方法:刚柔并济、情感感化,轻揉这些眼中的“沙”,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结合自己亲历的两个小案例,与大家共享共勉。
案例一:我任教的一个班中,有个叫王某的女孩,不仅不爱学习、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不好,是所有老师眼中的“问题生”。批评教育无数多次,效果甚微。某天我在上课,她又弄出状况:隔着几个同学给另一同学扔东西,还弄出嘻笑声。当时,我真想朝她发火,但转念一想,若劈头盖脸说她一通,不但没有什么好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于是,我强压下心里的火,故意调侃说:“王某同学刚才这么高兴,都笑出声了,一定是学习到入迷境界了,为自己的进步高兴吧。那天你同桌(我的课代表)还跟我说‘你实际上挺聪明的,有时作业做的也不错’,你同桌都这么欣赏你,老师也期待看你的成果呢。”
没想到,这样的反话还真得起了作用,她真得变了,课上认真多了,学习努力了,在期末测评中有三科还拿到了A等级。或许这就是轻揉眼中“沙”的效果吧。
案例二: 在我带的班里有一个叫田某的学生,经常各科不完成作业,特别令我这当班主任的头痛。这不,今天一大早又有数学科代表报告:“老师,田某又找不到作业了,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做!”我强捺心中的不快,小声说:“让他到办公室找我!”可不久小组长又报告道:“老师他不来!”呵,这个学生可真有个性。我又转念一想:也许即将上课,他走不开!于是让组长回去,等会儿我再主动找他谈谈。
放学了,我借口让田某把作业搬到办公室,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你今天作业交了吗?”“我---我---忘记带了。”他支支吾吾地说。“你做了吗?”我又接着问。“我做好了。”他低头回答。“那你现在打电话让你妈妈拿过来好吗?”“我妈妈不知道放哪。”“那我打电话给她,你告诉她放哪,可以吧?”“我---我妈妈不在家。”“打给你爸爸呢?”一听说爸爸,他马上红着脸说:“我---没做。”“为什么呢?”“我忘记做了。
”我无语……我知道他一直在撒谎。
看着这个虎头虎脑,实际并不算笨的孩子,再想想他这个不良习惯的养成,如果不加以改正,到时影响的不只是他的成绩,还有他的品行和人格!一朵还未开放的花儿就这样“凋谢”?于是,我决定:无论如何不能再对他发火,我要想办法帮他改正这个坏习惯!
首先我开始详细查找原因。通过家访,与家长详细交流,通过与任课老师沟通,以及和他本人谈心,了解到了有关于他的一些情况:(1)他做事情的动作慢,做一件事得磨蹭半天。(2)写字马虎,以前即使做完作业,但是因为字迹马虎的原因,经常被撕掉重做,所以产生了做等于没做,不如不做的抵触心理。(3)因为家长常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情况,放任自由。有时偶尔问问作业完成没,也被他简单搪塞过去:今天没作业或作业做完了。
了解到具体原因之后,对症下药,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一放学就把他带到办公室,指导他完成作业。并适当提醒他注意作业的速度,或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
(2)第二天,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及时完成作业。当他的字写得有进步时,也适时在班里进行表扬,让他重新找回自信。
(3)经常与家长联系,把他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特别是进步的情况。并引导家长多给予孩子一点陪伴和关注。如:无论多晚回家,每天都花十分钟检查他的作业,让他体会到父母对他学习情况的关切。
(4)让他担任小组长,激发他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这种责任的压力促使他不好意思落掉一次作业。
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本来就不笨的他,在各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表现:上课时,常看到他的手高高举起,大胆表达自己观点,每次作业都及时地完成,字迹也工整了许多。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和同学交往了。
有人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觉得田某同学之所以会改变,会进步,也是因为我没有简单粗暴对待这粒“沙”,而是用了点“小心思”、“小智慧”吧。
问题学生是教师的宝贵财富,但是我们往往很难收获这笔财富,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当然也包括我)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心理专家,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自己最大的智慧和爱去改变
巴特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二十多年来的教育历程,饱尝了育人的困难、艰辛、喜悦和幸福。对于曾经付出的心血,感受更多的是充实和快乐,是春泥护红花的满足。就让我们在育人的路上,多一份智慧和技巧,多一点宽容和柔和,虽一路辛苦,也有一路风景,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