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贾玲玲
[导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插图,大多是名家画作,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图文并茂,它往往显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有铺垫导引、烘托主题、增加情趣之功能。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插图,大多是名家画作,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图文并茂,它往往显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有铺垫导引、烘托主题、增加情趣之功能。尤其是低段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每一幅插图,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这些插图十分形象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所以,插图是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把钥匙,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  插图  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经历着由少到多、从粗到精、从容单一到丰富的变化。除了课文以外,封面、提示、思考题、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地方也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插图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小学生的眼球。要使教材插图对文本的表达、学生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插图质量的要求也就更高。课文插图是学生手中最为重要的图像资料,它不需要借助其它媒介来发挥作用,也就比其它任何一种比如影像、声音资料的获得更直接与便捷,并且课文插图都是经过慎重的研究与筛选的。
        部编版低段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新颖独特,童真有趣,它们使课文的趣味性、形象性大大提升,对解读文本也提供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用好这些“绿叶”,让它们插上灵动的翅膀,使我们的教学完美飞跃呢?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字远远没有插图来得生动,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插图进行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有显著地提高。在课文的学习中,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会清楚地显露出来,学生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观察,能比较快地领悟出字里行间的内涵。
         一年级上册课文第2课《小小的船》一课配有一幅美轮美奂的插图,图中繁星闪闪、月牙弯弯、可爱的小朋友都体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在课文的引入时,就让学生谈谈插图中有些什么,看完有什么感受。教师顺着学生的回答再来引导,儿歌描写的就是这样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儿歌,并且对儿歌产生兴趣,同时也会为文本的学习奠定好一定的感情基础。   
          二、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提出的核心就是理解能力。学生对于课文中插图的兴趣程度远远超过了对文字的兴趣,根据学生们这种心理的特点,再配合插图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让学生们从精彩绝伦的课文插图中去感受并领悟文字的魅力所在。
         二年级下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里有这么一段话:“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人们手里分别都拿着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人们的的动作、表情都十分精确地反映出了文中的情景,图中周总理面带微笑的拿着蘸了水的柏树枝向人们泼洒,傣族人民都非常地欢欣雀跃。插图完全符合课文的内容,学生通过插图高效地理解了文本内容,使得学习更加有效,让课堂灵动起来了。
        三、察图观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最见的习作方式是看图写话,而我们发现,善于观察图画、分析图画的学生,其写作水平一般要优于其他同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

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若能常常渗透对课文插图的观察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必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中有5幅插图,中间三幅是棉花姑娘生病分别向燕子、啄木鸟、青蛙求助时的画面,第一幅是自己生病了,垂头丧气的画面;最后一幅是七星瓢虫治愈棉花姑娘,它眉开眼笑的画面。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将第一幅图和最后一幅图作比较,请他们说说棉花姑娘生病时和健康时有什么不一样。再观察棉花姑娘向每位医生求救时的不同画面,学生们仔细地比较着,不一会儿,他们就找出了许多不同点。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不仅知道了棉花姑娘生病和健康时的区别,更为学生理解“蚜虫的可恶”、“棉花姑娘对医生的盼望”作好了铺垫。
        除了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图片,我们还需要教给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观察景物图,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人物图,我们应该看清楚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神情是什么样。但这种方法的自觉养成,需要大量的看图写话实践。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大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去观察总结。
        四、借图发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年纪越小,想象力就越丰富。低年级的学生爱幻想,往往同一样事物在他们的眼里,就会被赋予很多奇怪、新鲜的意义。课文中生动的插图,就可以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去观察插图,说出插图上已有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去想象插图中所没有的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学习伙伴的提示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使直观、简单的画面变得丰富起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种葫芦人的表情、动作,学生们围绕着“吃惊、不明白”给出了画中人物的内心解读。一幅静态的插图,有了内心语言的补充,人物形象便丰满起来。
    又如二年级上册第21课《狐假虎威》的插图漫画型的,讲述的是一个既有趣又浅显的寓言故事。但是课后练习中有一个题目是将“神气活现”“东张西望”“摇头摆尾”“半信半疑”“大摇大摆”中哪些是描写狐狸的,哪些是描写老虎的找出来,并且通过演一演把它们的意思表现出来。如果单单从文字中看是比较难完全理解的,而课文的插图却把这些词所表现的意思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孩子们一边看图,认真观察动物的表情和动作,一边读词语,演出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也就不在话下了。
        《父与子》是部编本二下园地六中的看图写话。是来自《父与子》漫画中的内容,是要求学生看图按要求再编故事。所以孩子们不仅仅是要对前5幅图认真观察,组织语言,还要求展开想象把故事补充完整。前5幅我让孩子们仔细看图,看他们的动作、神情,猜一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每幅图环环相扣,根据第五幅图的可以自然而然地就能想到儿子是要去喊爸爸吃饭的,那么爸爸会做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在看书呢?孩子们可以自由想象。
         课文插图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并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这些生动的图画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美丽,我们不能“冷落”这些插图。在信息技术运用发达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份唾手可得的、沉睡的宝贵资源——课文插图。一幅幅“不起眼”的插图,在教师的“预谋”下,“做”出了大大的文章。愿更多的插图都能插上灵动的翅膀,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


参考文献
[1]《语文与课程标准》2011版.
[2]赵春玲《让插图“活起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教学策略研究[J].   
[3]李志红,新视角下课本插图资源的运用[J]好家长·新教育,2007(10).
[4]杨佰选.从教育功能视角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J]. 教育革新,2016 (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