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作者:黄成勇
[导读] “礼仪之邦”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一个代名词,是中国留给外国人的一个良好印象。
        摘要:“礼仪之邦”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一个代名词,是中国留给外国人的一个良好印象。因而,在教育新一代的内容上,礼仪教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所谓“三岁看到老”,一个人幼时的德行对于他今后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而,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礼仪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一个内容。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运用语文教学来进行礼仪教育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礼仪教育;德行;引导
一、礼仪教育的内涵
        礼仪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礼仪亲密接触,是帮助学生建立礼仪习惯的有效手段。礼仪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提高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关爱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就开始养成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的一生。因此,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小学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说,其一,仪礼是立身的根本,是人区别于动物而言的最外在的不同,人必须在一定的礼仪道德的约束下才能有节制有规范的与人交往。其二,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作为礼仪之邦的未来继承人,却不懂得一定的礼仪,在为人处事上不知道与人良好的交往的人,是可悲的,不幸的。
二、小学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礼仪教育在内容上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针对性的礼仪教育会更加的有效,且具有更好的实践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礼仪教育都是一些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规范,比如在什么时间该做那些事儿等。具体的,无外乎于以下几种:
1.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的做好课堂笔记,对于老师的讲了内容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力求做到“不耻下问”。认真听讲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职责,也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基本的行为习惯。上课认真听讲,从具体上来说,就是要求学生端正好自己的学习态度,让自己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授课讲解,不开小差,不讲小话,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等。
2.下课休息玩耍不能影响其他人。下课时间是休息的时间,玩耍的时间,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梦幻的存在。因而,咱们往往习惯通过打闹等当时来度过自己的梦幻时间。但是,这一行为往往会影响一些比较安静、内向学生的休息和学习。
3.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最基本的内容,古有汉文帝刘桓亲尝汤药,曾参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黄香温席等孝敬父母的典故,在这些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孝顺父母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因而,在礼仪教育中,孝敬父母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尊敬师长也是小学礼仪教育的重中之重,古有程门立雪方得名师的典故,当下的学生群体也要知晓教师的重要性,懂得尊敬师长的必要性。


三、礼仪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1.通过故事教学来进行礼仪教育。故事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它通过一个故事的讲述和引用,来让教师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故事的聆听中,感知故事中的人或事。在礼仪教育的众多教学方式中,故事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选择,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啮指痛心"来揭示儿女和父母的十指连心,血浓于水。啮指痛心的主人公是曾参,战国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年少时,家贫,时常上山打柴,以贴家用。有一天,曾参像往常一样上山去了,但家里却来了客人,曾母有些不知所措,便用牙咬自己的手指,这一举动让打柴的曾参感觉到了心痛,知道自己的母亲在召唤自己,所以赶紧回了家。回家以后的曾参了解了情况,就礼貌的招待了自己的客人。啮指痛心告诉我们: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像曾参那样做一个孝子,永远都要尊重长辈,孝敬自己的父母。
2.通过日常课堂礼仪来进行礼仪教育。日常的课堂教学是具有一定的礼仪的,比如课堂积极提问,课下与其他人交好等。一定的课堂教学礼仪规范会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礼仪行为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时,要做好这些礼仪的规范,例如,上课时要求班长喊“起立”,并让学生规规矩矩的喊一声“老师好”,下课之时,也要和学生做好下课的结束语,比如教师说“下课”,学生就要起立说“老师再见”,教师再回一句“学生再见”。
3.通过课文教学来进行礼仪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课文内容都包含一定的礼仪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内容进行有效的礼仪教育。例如,在教学课文《称赞》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让学生学会夸赞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从而做到取长补短。《称赞》一文讲述了小刺猬夸赞了小獾做的板凳,从而让小獾有信心坚持做下去的故事。教师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从而在朗读过后,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2.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品德。
无论是哪方面的学习,仅仅通过知识进行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去认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学生品德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还要带学生去体验,从而加深礼仪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例如,在统编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的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课外拓展、综合性学习,通过与实践结合,让学生真正体验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和素质培养从来不是说说而已,必须要付诸实践行动。学生应该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例如,社会上经常出现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的情况。在小学时,教师就教导过要尊老爱幼,学生也经常挂在嘴边,但是如果没有与实践相结合,那么这就只是一句空话。通过实践活动而不是简单无效的说教方式,能让学生從内心深处去爱护老人,理解他们的不容易,从而主动地在生活中帮助老人。
四、总结
作为礼仪之邦未来继承人的教育者,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注重禮仪的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从而在日常的课堂上,能够引经据典的进行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梁远华.浅谈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J].亚太教育,2015(28):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